空中俯瞰美丽新世遗——鼓浪屿

空中俯瞰,云层下的鼓浪屿历史风貌街区或隐或现,与对岸的厦门现代都市遥相辉映(6月29日摄)。 北京时间7月8日,中国福建省鼓浪屿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拥有52处世界遗产。

2020-06-12 00:46 世界遗产,鼓浪屿,

溪洛渡、向家坝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记者从三峡集团获悉,经过严格评审,溪洛渡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两项工程双双入选2019年度生产建设项目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是由水利部组织评审、命名的国内水土保持领域的重要奖项。

2020-06-12 01:19

用先进科技手段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写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前夕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敦煌莫高窟是我国首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在西北大漠,守护敦煌壁画近30年的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对文化遗产保护有着持续而深入的思考。

2020-06-10 21:58

数字化保护让千年石窟“活”起来

5月11日傍晚,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昨天现场风很大,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备受鼓舞。”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化室主任宁波仍然激动不已。 “作为从事文物保护的科技工作者,我们将加倍努力,用现代科技保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让千年石窟‘活’起来。”宁波5月12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2020-06-10 22:01

非遗“云课堂”秧歌扭起来

“今天带大家学习胶州秧歌女性角色当中扇女的表演组合《扇舞翩翩》,首先我们学习准备动作,大掖步,右手开扇七点方向……”从3月15日开始,山东省胶州市文化馆推出的“胶州非遗云课堂”准时上线,为广大市民群众线上开课。胶州市文化馆馆长范立恩表示,春天已经到来,疫情终将过去。胶州市实行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将胶州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融入到更多市民群众的生活中。

2020-06-12 00:28

老工业城市何去何从?工业遗产先保护利用起来!

老工业城市何去何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定居于此的全国人大代表王东新,对第二故乡的未来思忖良久。

2020-06-10 21:58

工业遗产保护,有“皮”更要有“馅”

“现在多个部门在搞工业遗产保护。我觉得做得有点泛,对遗产内涵和价值的挖掘与阐释还可以做得再精一些、再深入一些。”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当前,工业遗产保护存在“皮”厚“馅”薄,甚至无“馅”的现象。

2020-06-10 21:58

中国林科院院长刘世荣:尊重自然最好的方式是用自然的方法保护自然

在生态学专家眼里,“自然”有着另一个概念:生态系统。他们乐于研究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和规律,为自然代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森林生态学首席专家刘世荣研究员认为,尊重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科学的认识自然,顺应其内在的运行规律,用自然自己的方法保护自然。

2020-06-10 22:00 岷江上游,森林植被,恢复,生态功能提升,关键技术应用,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研,

袁靖委员:夯实基础研究 让文物保护更精准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些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一些重要突破。与此同时,应用基础研究相对薄弱,也是制约文保科技创新的一大短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袁靖看来,文物保护方面,目前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基础研究需求主要有:对文物的科学分析、价值认知等基础性研究不足,文物保护技术实践与文物保护理念多有脱节;对文物腐蚀劣化等损坏机理机制的研究明显不足,文物保护技术研发和预防性保护难以“对症下药”。

2020-06-10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