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织物材料与器件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带来新的生机,通过将多功能材料以微纳结构集成在柔性织物中,可以精准、快速且长期地感知和调控人与物质交互中多物理参数的变化。本次讲座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实验室“光谷产业教授”和运动与健康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陶光明,介绍智能织物领域新进展。4月1日21:00,敬请关注!
顶尖学术期刊《细胞》30日发表了一项全球突破: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首次录制并分析了植物发出的清晰声音。
近期,第23个“世界睡眠日”再次引发网友对搜狐创始人张朝阳“4小时睡眠法”的讨论。张朝阳认为晚上11点、12点到凌晨3点是最佳睡眠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深度睡一觉,后面就不用再睡了。“4小时睡眠法”靠谱吗?如何保证良好睡眠?请专家科普一下!
我国慧眼卫星和极目空间望远镜精确探测到迄今最亮伽马射线暴。为何是千年一遇甚至万年一遇?国际上这么多空间望远镜,为何只有中国的卫星和空间望远镜能精确探测到最亮伽马射线暴?科技日报邀请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副主任、“极目”空间望远镜首席科学家熊少林研究员为我们揭示这一令人惊叹的科学成果。
本次公益直播课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结合2023年全球局势加快演变,就中国面对的诸多不确定性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最大确定性,以科技创新、壮大民营经济等热点话题展开。3月30日19:30,敬请关注!
月球究竟有没有储水层?如果有,在哪里?3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刊发的一篇文章称,中英学者发现嫦娥五号月壤中32个质地均匀的撞击玻璃珠的平均水含量高达0.05%。那么,撞击玻璃珠中的水从哪儿来?撞击玻璃珠为什么能储水?请专家科普一下。
近期有媒体报道,11岁湖北男孩西西(化名)最近半年出现“秒睡”的毛病,上课时、写作业时、看动画片时都可以马上睡着,甚至走路时都能“秒睡”。那么,“秒睡”是件好事吗?如何在正常时间段内快速入睡?请专家科普一下。
近日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熬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常态,57.96%的大学生经常熬夜,睡前看手机、上网是导致睡眠拖延的因素之一。有些年轻人认为,熬夜损失的睡眠可以通过白天睡觉补回来。晚上熬夜白天补觉有用吗?熬夜后如何恢复规律睡眠?请专家科普一下。
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随着天气回暖,红火蚁已进入活动高峰期。近日,湖北、福建等多地发现其踪迹。红火蚁有哪些危害?被红火蚁叮咬了怎么办?请专家科普一下。
“京城春晓,玉渊樱红”,北京玉渊潭公园园内40多个品种、近3000株樱花相继绽放迎客。3月28日10:00,科技日报记者带你到北京玉渊潭公园赏樱花、品樱花,和专家一起学习樱花知识,了解樱花背后的浪漫故事,畅享这份属于春天的美丽。
首届中国绿色生物制造峰会,聚集合成生物技术前沿突破与创新应用,百位院士专家、产业龙头、投资界大咖汇聚,热议合成生物新力量与未来前景。3月28日(周二)08:50,共赴绿色未来!
“多吃点鱼,聪明!”小时候的你,是否听过家长这样劝导?近日,中国科学家团队揭示了不同脂肪酸引发Omega-3鱼油受体产生下游特定信号谱图的机制。通俗来说,该团队发现了“吃鱼会变聪明”的原理。Omega-3对身体有哪些好处?如何科学吃鱼?请专家科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