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回顾(6月28日—7月4日)

2021-07-04 01:00:0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张梦然

国际聚焦

粲介子在正反物质间“变身”首次观测到

粲介子是由正反夸克组成的粒子,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近日分析了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第二轮运行产生的数据,首次捕捉到粲介子从物质“变身”到反物质的过程,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现在的宇宙为何由物质而非反物质组成。

科“星”闪耀

CRISPR基因编辑疗法对人类疗效首次证明

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ATTR)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NTLA-2001在Ⅰ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单剂NTLA-2001导致血清中的转甲状腺素蛋白(TTR)水平平均下降87%,最大可达96%。这是首批支持体内CRISPR疗法安全性和效果的临床数据,有望开启医学新时代。

本周争鸣

金星云中水分可用性太低不利生命

金星大气中探测到的磷化氢气体到底是否意味着“金星生命”存在的可能?现在,新结论认为金星和太阳系中大多数行星的云中水分相对可用性太低,即使是已经适应地球极端环境的生命体也难以存续。这一发现亦表明,大多数拥有云层的行星环境都不利于我们已知的生命,但相关研究可帮助缩小地外生命搜寻范围。

蓦然回“首”

首张恒星诞生时高清照片发布

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创建了第一张韦斯特伦德2号星团周围不断膨胀的恒星风气泡的3D视图。这张高分辨率图像清晰展示了银河系“托儿所”——恒星诞生的地方的情景:由热等离子体和电离气体组成的气泡在膨胀沸腾。

技术刷新

能检测空气中新冠病毒的口罩要来了

美国科学家团队使用CRISPR技术成功研发了可穿戴、冻干、无细胞的合成生物学传感器,其检测结果不但能与被视为金标准的实验室结果一致,还可以嵌入柔性基质中,用于实时、动态监测目标病原体。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能与口罩结合,供工作环境病原体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使用,如基层医护人员等。

超薄脊柱植入物可助治疗顽固疼痛

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结合软机器人制造技术、超薄电子学和微流体技术,开发出一种超薄充气设备,可以治疗最剧烈的肢体疼痛,如无法通过止痛药治愈的腿部和背部疼痛,而无需进行侵入性手术。该设备或成为治疗全球数百万人顽固性疼痛的有效、长期解决方案。

基础探索

癌症发生机制研究“缺失的拼图”找到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激活特定基因、导致癌症发生的新机制。此次研究可为攻击癌细胞开辟新的治疗路径。新研究表明,融合两个无关基因的突变可以促进一种称为“液—液相分离”的过程,类似于油和水混合在一起但又不能完全融合的过程一样。

奇观轶闻

5000万年前蚂蚁化石上发现新蘑菇菌种

美国研究人员在一只保存在琥珀中的蚂蚁身上,发现了一种新型子囊菌。该琥珀来自5000万年前的欧洲波罗的海地区,从蚂蚁身上长出来的新蘑菇样本,是已知最古老的寄生蚂蚁的真菌,也代表了一个新的真菌属和物种。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责任编辑: 常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