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调研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万钢调研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强调继续发挥中关村改革“试验田”作用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刘晓军)3月29日下午,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到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调研,在此后召开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座谈会上指出:“深入推进创新创业,需要解决能不能让彼此封闭的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和人才走出来;怎样在政府投入和市场投入上连条线;怎样在人才教育与创新实践、创新梦想之间开条路;怎样在国际合作与创新创业之间搭座桥等问题。”
万钢一行来到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协同院”)展厅,听取协同院建设发展、代表性科技成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情况介绍。2014年,协同院在北京市科委、海淀区共同支持下成立,属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采取开放、集团化方式,致力于打造“原创科技的策源中心、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中心、大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小企业的产品创新中心,最终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中心”。目前累计启动科研项目130余项,包括“仿真软件”、“外骨骼机器人”、“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项目,已有90余个项目成果实现转移转化,已孵化设立高科技公司33家,吸引社会总投入近9亿元。
万钢在座谈会上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高度重视。今年是推进各项政策措施深入实施的“落实年”。当前,抓政策落实就要深入调研,通过“现场看、现场听、现场问”来“找典范、做案例、查问题、寻答案”。他指出,协同院是很好的案例,探索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实现了三个协同:即产学研创的协同,教育、研究与创新创业的协同,国际合作与创新创业的协同;创造了四个方面经验:即集成各方研究形成原创成果,聚集国际成果到协同院转化,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实践一体化,实现北京研发、全国转化。
万钢对北京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全面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北京市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有力促进了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了创新创业生态,有关经验要认真总结宣传。他强调,下一步要继续发挥中关村改革“试验田”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在民非公益体制改革、创新政策与自贸区政策相结合、重大项目协同支持方式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闫傲霜,副市长隋振江等一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