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 | 今天,你有好好爱护耳朵吗?
来源: 央视新闻、中国经济网、潇湘晨报
编辑: 何沛苁
2021-03-03 11:48:44
今天(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耳聋及听力损失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哪些坏习惯会损伤听力?听力受损有哪些症状?又该怎样保护我们的耳朵呢?

什么是听力损失?

在讲听力损失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耳朵结构图 图片提供:齐霁

物体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的传播,被耳廓捕捉收集,经由外耳道带动鼓膜一起振动,三根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耳蜗。在耳蜗里,声波信号被转化为神经电信号,通过前庭神经传送给大脑处理,最终产生了听觉。

这段专业描述稍显晦涩,不过读完之后不难发现,听觉产生的一个关键,在于声波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化。这项重要的工作,是由耳蜗内的柯蒂氏器完成的。在柯蒂氏器的基底膜上,有着无数根毛细胞。这些毛细胞能够感受到最轻微的振动,并且把振动通过突触传递给神经元最后发送给大脑。

一说到听力损失,总有人认为这是人体老化的表现。其实不然。数据统计表明,在听力下降的人群中,有一半以上都是65岁以下的人。而世界卫生组织去年的一项研究更是明确指出,目前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

听力损失如此常见,但可怕的是我们却很难在早期及时发现它。这是因为,听力损失最先出现的往往是高频听力(4000 Hz以上)的损失,而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声音频率通常在 500~3000 Hz之间,这就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听力正常”的错觉。等明显感觉到自己听不清听时,往往已经为时已晚。

哪些原因会造成听力损失呢?除了物理因素(如掏耳朵不当损伤了外耳道、鼓膜等)和病理因素(如中耳炎、动脉硬化等疾病发展到影响听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生活因素——噪音。长期持续接触噪音以及短暂的强噪音造成的听力损失是不可逆的,即使是在停止暴露很久之后也不会失而复得。因为噪音破坏了柯蒂氏器中的毛细胞,而受损的毛细胞不会再生。

您可能会说:躲开噪音还不容易,只要不去吵闹的地方就好了。不,这还远远不够!要知道,街道上正常的车流声大概有80~90分贝,这个音量就已然能够损伤毛细胞了。公交地铁内的声音大约为80分贝,如果您在这样的环境中使用耳机,那么您听到的播放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种噪音。

>>>详情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耳朵?

数据显示,我国听力损失患者总数超过2亿。在65岁以上老人中,每3位就有1位患有老年性耳聋。

据临床研究显示,听力每下降10分贝,认知能力可能“早衰”4年。重度听力损失患者老年痴呆的概率是正常听力老人的5倍。听力受损会导致沟通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还会引起情绪压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主任医师尹金淑说道:“九成的病人呢,绝大多数是因为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病人除了听力有损失以外,可能有90%的人会有耳鸣的现象;50%的人可能会有闷堵的现象;还有30%的人,可能会伴有眩晕或者头晕的情况,所以遇到上述的各种情况我们都希望病人及时就医。”

日常生活中要从以下方面注意保护听力↓↓↓

不要经常掏耳朵;

远离噪音,较大的噪音会引起噪音性耳聋;

戒掉烟酒,烟酒会造成耳内供血不足;

诱发听力下降、慎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

坚持锻炼,如跑步,打太极等,增强周身血液运行,以改善耳内的营养供应;

常做耳保健操,促进耳部血液循环。

>>>详情

不正确使用耳机的危害你了解么?

据世界卫生组织早前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

自从手机成为人们沟通交流和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后,各种配套的耳机产品也与手机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很多人在锻炼的时候,或者上下班搭乘地铁、公交出行过程中,就会使用耳机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但是长时间佩戴耳机,不注意耳朵的健康,会对耳朵甚至身体健康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戴耳机或耳塞的时间过长或音量过高,可能会损害你的听力。有医学研究表明,当音量超过85分贝时,长时间会造成听觉疲劳。当音量110分贝以上时,会造成不可逆性听力损伤。耳机的音量输出一般在84分贝左右,有些高频范围能达到120分贝,这样的音量对听力有很大的影响。

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预防耳机对听力的影响。遵循60-60原则就是一个国际公认保护听力的好方法:使用耳机时,音量不要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且持续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滥用耳机还可能会导致眩晕。很多人因为压力大等原因喜欢带着耳机入睡,殊不知在长期听音乐的过程中,耳膜由于长期震动得不到休息,容易造成听力疲劳,因此会造成眩晕、耳鸣、头疼以及听力衰退等问题。

并且,现在很多人在骑车、走路、开车时都带着耳机,甚至音量开的很大。如果一个人的耳朵经常在高分贝声音刺激下,时间长了会造成听力迟钝,在路上行走、骑行、开车时会造成注意力分散,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在骑行、步行时请考虑暂停音乐或者调低耳机音量。

>>>详情

有关耳朵的谣言你能识破几个?

耳朵进水会发炎吗?掏耳朵会致聋吗?按耳朵治百病?这些日常生活中流传已久的说法,让人难辨真伪。今天,记者采访了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方勤,专家就这些问题一一解答。

谣言一:耳朵进水会发炎?

有的人在游泳或洗澡后,耳朵里进水了,就开始担心会不会发炎,会不会得中耳炎?

专家表示,耳朵进水会引起发炎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人耳结构分成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一般情况下,游泳或洗澡时外耳道偶尔进点水问题不大。除非是鼓膜破裂或不完整,导致外耳和中耳相通,引起耳内感染发炎。另外,如果是脏水进入耳朵,注意要及时清理。耳朵进水可以采用单脚跳的方法将水倒出,或者使用棉签把水吸出,但要注意不能把棉签伸得太深,否则会伤害到耳朵。

谣言二:掏耳朵会致聋致癌?

日常生活中,掏耳朵是很多人经常会做的事。指甲、挖耳勺、棉花棒甚至还有发卡,只要是能进入耳朵里的物体,往往都成为了“掏耳神器”。最近两年,关于“掏耳朵致聋,甚至致癌”的传言很多,这使广大网友掏起耳朵来也变得战战兢兢,耳朵真的有那么脆弱吗?

专家表示,类似“掏耳朵会致聋致癌”的说法有些夸张。日常掏耳朵有几点要注意:一是不要挖得太深,二是动作要轻柔,三是要用干净的工具。掏耳朵如果太深伤到耳膜,的确会引起听力下降,但是致聋可能性较低。专家建议,如果耳屎等异物较大,一定要及时就医,请医生诊断,切不可自行处理。

谣言三:按耳朵治百病?

近来,一篇《按耳朵就能治百病》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广为流传。发帖者在文章中以亲身经历为立足点,引申出耳朵穴位的强大作用,并贴心地为广大网友提供了“耳朵治病的穴位攻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专家分析认为,中医上有按穴位治病这个说法。但是“治百病”肯定是不可能的。中医对于某些慢性疾病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对于某些急性病来说,还是需要借助西医等多种治疗方式对症下药。虽然耳部有许多穴位,但是普通人很难精准地定位这些穴位。耳穴疗法看似简单,实际上对操作者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要求都比较高,想要得到真正有疗效的耳穴治疗,还是要到正规医院的针灸科。尽管耳穴疗法有一定疗效,但显然与“包治百病”仍然相距甚远。>>>详情

听力受损不分年龄,让我们行动起来,自发地参与到听力健康保护和干预中来,让人人都拥有健康的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