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登顶!从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
来源: 新华社、央视新闻等
编辑: 李梦一
2023-05-23 11:30:58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开展地球与生命演化、圈层相互作用及人地关系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珠峰科考是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重要内容,研究珠峰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对于世界其他地区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从“征服”珠峰,到了解珠峰、保护珠峰,我们一次又一次造访世界之巅,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守护它。

近日,2023年珠穆朗玛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正在西藏珠峰地区开展,此次科考是在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实施的标志性科考活动,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22年“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的延续和深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将继续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揭示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变化机理,优化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珠峰科考总指挥姚檀栋院士介绍,2023年珠峰科考将聚焦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珠峰极高海拔环境如何变化、珠峰环境变化与西风-季风如何相互作用、珠峰地区未来环境如何影响亚洲水塔变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这是珠峰科考登山队员冲顶当天拍摄的珠峰。

成功登顶!

5月23日凌晨3时03分,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顶科考队一行11人从海拔8300米的科考突击营地出发开始冲顶。

上午10时58分,4名登顶科考队员先期成功抵达海拔8830米世界最高海拔的自动气象站。

11时02分,登山队员开始对自动气象站做技术升级工作。

11时24分,海拔8830米世界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技术升级成功。

12时许,4名队员等待气象站数据传输,9名科考队员向峰顶发起冲击。

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科考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继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


今年的“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应用了许多“黑科技”。例如,针对极高海拔地区仪器设备的电源问题,科考队和负责探月工程供电系统的研究人员联合,将月球上的供电系统技术成功应用到了极高海拔地区,解决了极高海拔地区仪器设备供电面临的极低温、极低压、电源保护自启动等三个“卡脖子”问题。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科考登顶队员学习如何架设自动气象站(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聚焦亚洲水塔新变化

冰川是全球变化最直接和最敏感的指示器,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第三极地区,发育着南北极以外面积最大的冰川,是亚洲十多条大江大河的源头,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亚洲水塔变化是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五个科考方向之一。

5月11日,珠峰绒布冰川融水径流变化科考小组经过2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来到了海拔5300多米的绒布冰川末端的冰湖,展开湖水水质的系统观测。观测指标包括水温、pH、溶解氧、浊度、碳酸氢根含量、水-气界面二氧化碳交换速率等。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科考人员检测绒布冰川末端水质(5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最新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处于消融的状态。来自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邬光剑表示,珠峰地区的水-气界面的二氧化碳交换速率大,意味着二氧化碳在水-气界面的交换过程强烈,这对于深入认识冰川消融的气候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加准确地获得数据,今年,科考分队还在珠峰绒布冰川融水径流观测点新增了水文测流船,对河道流量流速进行测量测绘。

寻找古生物化石

寻找珠峰地区的古生物化石,也是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的重点任务之一。

5月3日至17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苏涛等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在珠峰极高海拔地区开展野外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工作。

采集到珍贵样品30余份

科考队员首先在海拔约4600米的佩枯措第四纪地层开展系统性考察,采集到孢粉和测年样品共计50余份,并在卓奥友峰海拔5000-5200米的地区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新近纪沉积地层,采集到植物大化石100余份,孢粉及地化样品200余份。一周的高原适应性训练后,科考队员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沿着东绒布冰川徒步向上攀登至海拔6500米,最高到达珠峰北坳的大冰壁附近。队员克服极度高寒缺氧等不利条件,采集到极高海拔地区珍贵样品30余份,圆满完成科考任务。

史前海怪时隔50年再现真身

世界屋脊上的“古海巨龙”——喜马拉雅鱼龙,在上个世纪50年代珠峰地区被发现后,时隔半个多世纪再现真容。

今年3月至4月在珠穆朗玛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过程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尚庆华研究员等科考队员,发现了一些新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

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及复原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据介绍,新发现的鱼龙脊椎骨、肋骨化石保存良好,而在之前的科学考察中,保存良好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并不多见。由于反复搬运和修理加固,20世纪60年代发现的两件喜马拉雅鱼龙化石材料如今已很残破,而近期在定日地区新发现的同类材料保存得更加完整和清晰,必将提供关于这种珠峰地区“史前海怪”更多、更确切的科学信息。

回顾:“巅峰使命-2022”珠峰联合科考初获标志性成果

2017年,为揭示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2022年春夏之交,“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启动,锚定青藏高原的“地标”。中国人再一次向地球之巅发起“冲顶”。

2022年7月12日,“巅峰使命-2022”珠峰联合科考学术交流会议在京举行。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珠峰科考总指挥姚檀栋院士重点展现了本次科考的7大亮点成果,具体包括: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及影响、巅峰海拔的强烈升温、巅峰海拔的冰雪融化、高新技术平台观测的水汽和温室气体、珠峰地区的强大气氧化性过程、珠峰地区人体生理的特殊反应、珠峰地区变绿的生态过程等。

青藏高原正在成为科学考察研究的“新高地”。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在冰川变化、气候变化、生态领域等的科学研究,已处于国际第一方阵。中国科学院院士朴世龙说,通过此次科考,我国科学家在珠峰研究领域已步入引领世界的“新境界”,必将登顶科学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