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新生 未来可期——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八周年 
来源: 科技日报 新华网 澎湃新闻 河北日报等
编辑: 何沛苁
2022-06-22 17:07:49
今天,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8周年纪念日。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促进了中国南北的物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保障了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中国大运河是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20世纪上半叶持续完成的巨型人工运河工程,包括先秦到南北朝大运河、隋唐宋大运河、元明清京杭大运河。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八省市,涉及数以百计的大中小城市。河道总长约3100公里(包括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其中主线长度约2681公里。具备着生活、生产、文化、运输、供水、水利、旅游、生态、景观等综合性功能。


京杭大运河(示意模型)。

大运河起源于先秦,初步发展于秦汉、隋唐时期,繁荣于两宋,兴盛和终结于元明清时期。大运河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六个时期:一是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全国局域运河初步发展时期,二是隋唐全国性大运河全面形成及发展时期,三是北宋全国性运河繁荣及南宋局部发展时期,四是元明清京杭大运河高度发展时期,五是近代大运河衰弱时期,六是当代大运河文化建设复兴时期。>>详情

长图|梦回大运河

2014年6月22日

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2年6月22日

迎来大运河申遗成功八周年纪念日

2500多年来

无数人循着大运河追梦

他们正“穿越”历史

见证这一圆梦时刻


直播|古人如何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你知道北京颐和园里的昆明湖在古代有着怎样的重要用途吗?古人是如何运用科技“逆流而上”的?“裁弯取直”指的是中国大运河中的哪一段?伟大的水利工程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点击图片↑↑↑科技日报记者带你走进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揭秘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背后的故事!

生生不息 保护传承中华民族“大动脉”

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在京杭大运河两端的北京和杭州,各有一处清代的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仓库。当发动机的轰鸣声代替了船工的哨子,富义仓无奈退出历史舞台,沉寂多时。列入世界遗产点后,经过修缮和复原,越剧演员赵志刚个人工作室等20多家文创机构入驻这里。

“大运河是活的,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滋养着杭州人的生活。”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周新华说。从中央到地方,法规、条例陆续颁布,构筑了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的重要屏障。

三维测绘、遥感影像、监测预警……在遗产段最长、遗产点最为密集的江苏省,沿线城市因地制宜,构建起水、陆、空一体化监测和预警体系。


苏州市吴江区拍摄的京杭大运河,过往船只在河道内行驶(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在江苏省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水蕴华章——大运河文物精品展”集合了运河沿线6省19市23家文保单位的300余件(套)文物精品,吸引了7万多名观众。

文物无言,历史有声。

“大运河之所以被视作中华民族的大动脉,不仅在于它改变了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系统,更在于借助水的力量,对人口迁徙、经贸往来、科技交流和生产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了社会变革动力和国家发展引擎的作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


游客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参观。新华社发(孟德龙摄)

2014年6月,申遗成功;2017年,大运河文化带的战略构想首次提出;2019年2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出台。

千年辉煌,化作新时代的发展机遇!曾经因运河而兴的一座座城镇,重新寻找与运河的切入点,再出发。>>详情

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2022年4月28日,山东德州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岳城水库水经卫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水、引黄水汇合,进入南运河;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汇合。至此,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


航拍在沧州市穿城而过的南运河。河北日报通讯员 袁晓琳 田海军 摄

为保护和利用好大运河,水利部联合京津冀鲁四省市制定了补水方案,通过优化调度南水北调水、黄河水、本地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多水源,于今年4月至5月实施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补水,达到减少开采地下水、回补地下水和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目标。

运河文化伴随着大运河的全线贯通重焕生机。河北省香河县与北京市通州区签订协议,建立文化和旅游常态化联动合作机制,加快实现两地文旅产业资源共建共享。通州区结合大运河通州段全线通航和已建成开放的环球主题公园、特色小镇,推出了多条旅游精品线路。沧州市围绕大运河做足发展文章,全面推进大运河“四带”建设,高标准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高要求打造运河生态景观带、高水平打造全域文化旅游带、高质量打造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详情

新闻多一点|大运河边上的博物馆们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扬州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和大运河同生共长,大运河催生了以扬州学派、扬州曲艺、淮扬菜系等为代表的特色淮扬文化。

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博物馆总面积约7.9万平方米,内设11个专题展览,运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手段,向人们全方位、多领域地展示了中国大运河的样貌。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洛阳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枢纽城市,至今还保存着通济渠(洛阳段)、含嘉仓、回洛仓等大量珍贵的运河遗产。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外景(资料照片)。(受访者供图)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经过18个月的建造,整体以“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为设计理念,占地约47.7亩,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展厅共有三层,展出了近400件(套)大运河相关文物精品,包括西周回字纹青铜鼎、唐三彩天王俑、含嘉仓19号窖刻铭砖,洛阳运河一号、二号古沉船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