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五探月圆满收官——2021青少年科技素养大师课将启幕

2020-12-31 14:17:59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何沛苁

“今天我看了欧阳爷爷的直播课,让我对太空知识的了解更进一步,同时也让我更加热爱科学,长大后也争取成为一名航天技术人员。”——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将军希望小学五年级学生 姚琳

“嫦娥五号真牛,祖国越来越厉害了!我想将来参与到给月球安装腰带的项目中,为地球提供无尽的电能,我也想参与到用月球上的氦3做家庭版的核聚变电池,让人们不再为能源担忧。”——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上店镇下店小学五年级学生 张轩铖

“原来打水漂的原理也可以用在嫦娥五号返回的技术中,科学无处不在,用心学习,才能多做对人类有益的事。向中国科学家前辈致敬,你们是我们的榜样,今日有你们,未来有我们!”——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上店镇下店小学六年级学生 桑靖浩

……

内蒙古四子王旗第五小学的学生认真观看“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系列情景大师课”

云南普洱宁洱镇第二小学的学生正在观看“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系列情景大师课”

贵州省都匀市良亩中心完全小学的学生认真听欧阳自远院士讲课

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草峰镇中心小学的学生目不转睛、认真观看“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系列情景大师课”

前几天,宇宙超级快递小哥嫦娥五号,带着月球土特产——1731克月壤,顺利返回地球。为了让“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千所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深入了解嫦娥五号、中国探月工程,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技的种子,作为2020年“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系列情景大师课”收官之课,1225日特别邀请了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之父”欧阳自远和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带领大家走进深空、了解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和意义。

据了解,此次大师课吸引了来自河南、广西、甘肃、云南、内蒙古、贵州、重庆等地的青少年观看。科技日报、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央视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此次大师课进行了同步直播,观看人数超1101万人次。

走向深空 中国有能力飞得更远!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宣告了人类空间时代的到来。从1958年到1976年,人类迎来了第一次探月高潮,期间共发射108枚探测器,成功率为48%6次载人登月,3次不载人登月采样。从上世纪70年代后,人类渐渐停止了探索月球的步伐。

然而,月球的资源、能源与特殊环境的开发利用前景,以及军事战略地位,推动了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等众多国家重返月球的规划和计划。中国,也不能袖手旁观、置之不理,必须要有月球探测的能力。

欧阳自远院士讲解嫦娥五号任务过程

1978年,美国送给我们1克重的月球岩石样品,我们通过研究其中的0.5克,发表了14篇研究论文,将这块月球岩石研究的清清楚楚。我们中国人一定要走向深空,发展自己的航空航天事业。”欧阳自远院士讲道。

20041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立项。经研究决定,中国探月工程被命名为嫦娥工程,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实施,已圆满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而嫦娥五号肩负着完成第三步采样返回的重任。

202011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奔赴月球。经过11个阶段23天的太空之旅,采集约2千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我国在基本完成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建设月球科学研究平台,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以及建设有人驻留的月球基地,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中国应该飞得更远,中国有能力飞得更远!”欧阳自远院士说道。

此外,在直播过程中,欧阳自远院士现场向广大网友提问:为什么在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广大网友被欧阳自远院士的精彩讲解所吸引,纷纷留言。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不仅仅是长相不同

“嫦娥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

第一步“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并实现首次绕月飞行。

第二步“落”,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在着陆器降落区附近进行探测。

第三步“回”,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研究。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嫦娥一号拍摄了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嫦娥五号是探月工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几个‘姐妹’中最复杂、难度最高的,主要体现在飞行阶段多、关键环节多、设计约束多。”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说道。

嫦娥五号和嫦娥四号相比,不仅外形上大了一圈,机身的重量也翻了一倍多,达到8.2吨。也正因此,嫦娥五号是由目前运载能力最强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送入地月转移轨道的。

彭兢老师结合嫦娥四号等比模型装置进行讲解

“嫦娥五号探测器由四部分构成,从下往上,分别是轨道器、上面一点在轨道器肚子里面有一个返回器,然后是着陆器,最顶上是上升器。嫦娥五号会分为两部分,其中的上升器和着陆器在月球正面西北方风暴洋附近的吕姆克山软着陆,分别采集两米深处和表面的土壤。接着,上升器带着土壤样本升空,与环绕月球的轨道器和返回器交接样本。之后,轨道器和返回器就会带着珍贵的月壤重返地球。”彭兢讲解道。

为了保证嫦娥五号圆满完成“取件”任务,研制团队为它制定了35项故障预案,而这35项故障预案没有一项用上。彭兢告诉大家,嫦娥五号之所以顺利完成任务返回,离不开我国航天人兢兢业业、认真钻研、舍己为国的“中国航天精神”。

和院士“面对面” 争当科学“小问号”

“嫦娥五号是和汽车一样加油的吗?如果没油了怎么办?”

“月球上有水吗?未来人类可以去月球生活吗?”

“为什么嫦娥五号只采集了1731克月壤回来,是不是太少了?”

“月球上的土和地球上的土一样吗?”

认真听课、勤于思考。大师课现场问答环节中,来自内蒙古、云南、贵州等全国17个省市的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千所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在线提出了他们心中的“小问号”。专家现场耐心解答,让孩子们对月球、对中国探月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次大师课还获得了中科馆大讲堂的支持,为幸运的乡村小朋友赠送来自“科学家的回信”作为参与提问活动的鼓励。

彭兢老师现场回答孩子们的小问号

“天上一分钟,地上十年功!科技的强大,是无数人克服种种困难,才成功的,我们一定要学习这种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开拓创新的精神!”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上店镇下店小学六年级学生赵紫怡在观看大师课后说道。

“这次大师课以嫦娥五号和探月工程为主题,非常及时,也非常‘解渴’。乡村的孩子们心中都有一个科技梦,大师课让孩子们离科学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喜欢科学,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而且,让院士直接给孩子们授课,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贵州省黔西县瓦厂小学的老师感慨道。

足不出户 探索科技奥秘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系列情景大师课”源起于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平安公益基金会主办,科技日报社支持的“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课程围绕生命科学、农业科技、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利用互联网直播的形式,将专家讲解与实景展示相结合的创新科普方式,为全国的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科普内容。

大师课走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从第一堂大师课“农作物身上的人类进化史”202076日与大家见面以来, “见证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之旅”、“世界大象日,走进羊妞和象爸的暖心生活”、“壮观天下无,寻密天下第一潮”、“破解无人驾驶背后的神秘力量”、“走进全超导托卡马克,与中俄科学家一起‘种太阳’”、“解密宇宙超级快递嫦娥五号的神级操作”,大师课已成功举办了七堂。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研究员……“超豪华”专家阵容结合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天问一号”升天、嫦娥五号采集月壤顺利返回、观潮季走进钱塘江、世界大象日等重大社会事件,让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云游重点实验基地、中科院所、科技展馆、动植物园、生态保护区等,了解前沿科技、开阔眼界、学习知识,激发孩子们学习科学的热情。

七节大师课主题海报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系列情景大师课”不仅吸引了中国的青少年观看,还将科技的“触角”延伸到国外,开创了国际青少年科技交流的新模式。在中、俄科技创新年来临之际,特别邀请了中、俄两国的科学家线上授课,并与中、俄两国孩子们在线互动、解答问题。科技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日报、人民日报、央视网等主流媒体,俄罗斯事儿君、微博科普等微博大咖对大师课进行了全网报道和联动,此次大师课影响国内受众超1亿人次。中俄头条客户端、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美国ODK、台湾中时新闻网、柬埔寨柬中时报等超500家境外主流媒体也对此次大师课进行了同步报道,覆盖欧洲、亚洲、美洲地区受众超3.16亿人次。到目前为止,七节大师课全网观看量超6100万人次

科技的脚步不停,科普将永远走在路上。请大家关注“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公众号,所有大师课内容可在线观看。2021年,我们的课程会更加精彩!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