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8日,深圳市南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小宁表示,南山的发展,强在科技、胜在创新、关键在人。面向未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为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南山贡献。
深圳市南山区:努力为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南山贡献
-
截至2022年底,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已达635.4万人年,规模全球第一。如何为科研人员“减负增效”,提升科研工作效率,成为进一步增强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关键。
科研“搭子”更新!讯飞星火科研助手覆盖1000余所高校
-
8月8日下午,美中爱瑞中外专家联合诊疗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办。
美中爱瑞中外专家联合诊疗中心在京揭牌
-
9日在巴黎奥运会赛场,中国乒乓球、跳水两支“梦之队”将再出击,志在夺得男团金牌和女子三米板冠军;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和男子4X100米接力队也将参加各自项目决赛,有望改写历史。
9日看点:冠军和历史,我们一起期待
-
8日,巴黎奥运会举重项目进入第二个比赛日,中国选手罗诗芳在女子59公斤级比赛中刷新三项奥运会纪录,以241公斤的总成绩获得冠军,为中国举重队夺得本届奥运会第三枚金牌。
巴黎奥运会|罗诗芳为中国举重队摘得第三金
-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拳击女子54公斤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常园夺得金牌。
中国选手常园夺得巴黎奥运会拳击女子54公斤级金牌
-
匡廷云,1934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我国光合作用光合膜色素蛋白研究领域的开拓者,研究成果被《自然》《科学》作为封面文章发表。3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荣获国际光合作用及氢能研究可持续发展大会“杰出成就奖”、亚洲—大洋洲光生物学学会“杰出贡献奖”、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
弘扬科学家精神·大家小事丨匡廷云:一生只为“追光”
-
机械臂灵活翻转,一束束无形的太赫兹波悄然掠过三星堆青铜器斑驳的表面,将锈层下的秘密一一揭示……近日,在电子科技大学太赫兹科学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上演了一场现代科学家与古代能工巧匠跨越时空的“对话”,随着一幅幅包含丰富分子结构信息的“太赫兹指纹谱”出现在电脑屏幕,这件青铜文物表...
文化中国行 科技赋能典型案例丨科学家与古代能工巧匠跨时空“对话”——太赫兹波首次用于青铜文物层析成像分析
-
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狄增峰研究员团队研发出面向二维集成电路的单晶氧化铝栅介质材料——人造蓝宝石。这种材料具有卓越的绝缘性能,未来可用于开发低功耗芯片。相关成果7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我科学家开发出面向低功耗芯片的绝缘材料
-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研究人员从一种常见于人类皮肤上的细菌——结核硬脂酸棒状杆菌中,发现了一种有前景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可起到安全美白皮肤的效果。这项研究发表于新一期《国际分子科学》杂志。
酪氨酸酶抑制剂或能用于安全美白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开发了一种名为CARBonAra的新型人工智能(AI)驱动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不同分子环境所施加限制的主链支架预测蛋白质序列,有望在蛋白质工程及包括医学和生物技术在内的多个领域带来重大进展。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
预测蛋白质序列的新AI模型问世
-
据最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报道,由多个机构组成的国际“端粒对端粒(T2T)”联盟正在推进“反刍动物端粒-端粒”项目,旨在对300多种反刍动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研究团队期望通过测序得到的基因组图谱,推动农业的发展并促进动物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300多种反刍动物基因组将测序
-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8日表示,已于近日批准SK集团下属能源公司SK E&S和韩国中部发电公司共同推进的“龙仁半导体集群集体能源事业”。产业通商资源部下属电力委员会于7月末对建设1.05GW级发电站的事业方案进行审议,并于8月初书面表决通过,相关发电站将从2026年下半年开始启动,为龙仁半导体产业集群供应电力和热量。
韩批准龙仁半导体产业集群供电方案
-
疟疾是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之一。尽管人们作出了巨大的控制和努力,全球仍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有感染疟疾风险的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疟疾每年导致近2.5亿人感染,60多万人死亡。
破解疟疾传播路径之谜——重建古基因组为根除致命疟原虫提供新线索|今日视点
-
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显微镜技术,利用电脉冲可观察室温下形成电荷密度波的材料中的纳秒动态。发表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上的这项成果,可广泛应用于节能微电子领域。
新显微镜可观察微电子材料纳秒动态,展示类脑计算中关键“开关过程”|总编辑圈点
-
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科学家合作,首次使用X射线,以4纳米超高精度观测了先进计算机微芯片的“内心”,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研究团队制作的高分辨率三维图像,有望推动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