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侠 科技日报记者 滕继濮
7月7日,“2024首届核酸四面体产业发展论坛”在四川成都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樊春海,以及口腔疾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学东等专家学者,在会上深入研讨核酸四面体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研究成果及其产业应用与市场潜力,助力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论坛上“核酸四面体联合工程中心”揭牌。受访者供图
核酸四面体由四条DNA单链折叠,形成正四面体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可编辑性和低免疫原性。当前,我国核酸药物高速发展,核酸四面体作为新型基因和药物的递送平台,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并在多个应用领域实现转化。
论坛上,王松灵院士在致辞中表示,核酸四面体技术作为一种重大的科学突破,已经在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其作为一种高度可定制的纳米结构,在稳态医学中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通过各种形式,调控口腔微生态平衡、增强免疫调节功能、促进组织再生,为口腔疾病防治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作为研究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实验室中的创新,更要致力于这些技术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变为人民生命健康的切实保障。”樊春海院士在致辞中说,核酸四面体技术在眼底病治疗、抗肿瘤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未来的前景令人振奋,相信通过此次论坛,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有更多突破。
周学东则表示,核酸四面体技术其应用范围已扩展至影像学、靶向药物递送以及基因治疗等,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相信,随着核酸四面体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其在医药领域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凸显。”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