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鲁航线海域5G网络全部建成投运——茫茫大海上也能“刷视频”了

2024-06-28 07:31:4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延斌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6月26日,辽鲁航线海域5G网络全部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实现5G网络海上规模化连续覆盖。这意味着,从当日起,乘坐辽鲁航线的旅客将告别手机没有信号或者信号断断续续的历史,在茫茫大海上也可以“刷视频”了。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数据,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覆盖了全国所有地市级、县城城区。珠穆朗玛峰海拔6500米营地,已开通全球最高5G基站;新疆塔里木油田万米深井也实现5G信号全覆盖。

不过,作为我国最大的内海,渤海有其特殊性。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主任杨哲介绍,以烟台—大连航线、威海—大连航线为代表的辽鲁航线,是连接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客货运的黄金航线。但因海上通信覆盖难,各大航线海域网络不连续、信号不稳定。

记者注意到,琼州海峡已实现航道和海面5G网络覆盖延伸至20公里,让手机信号在海域上“畅通无阻”。

“虽然同为我国内海,但渤海比琼州海峡的网络覆盖距离长、难度大。”山东移动烟台分公司网络优化中心经理梁文磊表示,以烟台—大连航线为代表的辽鲁航线,航程超过150公里,大约7小时航程,以往存在通信“盲区”,对安全监管、船舶运营和旅客体验来说较为不便。

为此,山东移动联合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山东、辽宁等海事机构,辽宁移动等环渤海省份移动公司,创新5G基站部署组网方式,研发船舶高效网络接入设备,扩大通信覆盖范围,提升网络信号稳定性。如今,根据现场测试结果,辽鲁航线海域已实现5G网络全域覆盖,覆盖海域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

5G网络海上规模化连续覆盖,意味着什么?梁文磊提到三个关键词:安全监管、船舶运营、旅客体验。

在安全监管方面,海域内执法船、海巡艇、无人机上的摄像头可通过5G网络,将现场高清视频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有效保障相关海域海上执法、海上巡检、海上救援等业务顺利开展。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李宏印则表示,近年来,随着海洋牧场、智慧海洋装备、海洋大数据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速,对海上通信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辽鲁海域5G网络的开通,对提升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海上搜救应急能力,满足海洋监测、海洋渔业通信保障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工作原因,烟台人刘逸飞常年通过辽鲁航线往返于烟台、大连两地。他告诉记者,辽鲁航线海域5G网络在投入运行之前,客船在开航后不久会遭遇“没有信号”之困。在长达六七个小时旅程中,他在船上购买饮品或者食物无法用手机支付。“如今,不仅能打电话,还能视频聊天,随时能跟家人、朋友、单位进行顺畅沟通,非常流畅。”刘逸飞说。

梁文磊表示,5G网络海上规模化连续覆盖将给旅客带来“体验优、信号稳”的感受。不过,实现5G网络海上规模化连续覆盖并不容易。

“海域覆盖最关键的是,要把站点建得够高,才能覆盖得够远。”梁文磊告诉记者,早在今年春天,山东移动无线、传输、电源配套等相关人员联合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专业人员,共同对大竹山、北隍城2处海岛海事雷达站进行现场勘察,并新建了5G站点,使烟台—大连、烟台—旅顺等航线及海域网络覆盖显著提升。

目前,山东已实现沿海、常驻居民岛屿、省内航线及省际重要航线的网络畅通,海域网络覆盖延伸至103公里,并在离岸50公里处实现了高达160Mbps(兆比特每秒)的上传速率。

责任编辑: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