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区456处大中型灌区如何开灌抗旱

2024-06-19 15:19:58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刘诗平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6月以来,北方多个省份出现不同程度旱情。记者6月18日从水利部了解到,受旱地区共有456处大中型灌区开灌。作为抗旱主力军,大中型灌区夏播灌溉水源情况怎样?如何精准调度和科学抗旱保灌?

河北省最大灌区——漳滏河灌区狄邱枢纽,干渠右为南四支渠。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456处大中型灌区开灌抗旱

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张村集镇黄开河村,种粮大户贺忠民正在播种玉米后的田间忙着喷灌作业。他承包的1000亩农田夏收时取得了小麦亩产1200斤的好收成,但持续高温少雨给夏种增添了不少困难,连日来他忙着抗旱灌溉。

记者在河北省最大灌区——漳滏河灌区狄邱枢纽看到,来自上游岳城水库的水经民有南干渠、北干渠引调到临漳县,通过南四支渠、南五支渠等7条支渠输水进行夏灌。从这里分出的南四支渠往下3公里,渠水流进贺忠民承包的农田。

临漳县张村集镇黄开河村村民正从支渠抽水浇灌玉米苗。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临漳县水利局副局长孔祥辰说,截至目前,全县59.5万亩秋粮已基本完成播种,正在陆续组织灌溉,夯实秋粮丰收基础。

漳滏河灌区是此次受旱地区开灌的456处大中型灌区之一。针对当前旱情,6月以来,岳城水库加大泄放流量,累计向河北邯郸、衡水、沧州,河南安阳和山东聊城等地供水0.97亿立方米。受益区的漳滏河灌区170万亩玉米播种和生长用水得到有效保障。

当前玉米等作物处于播种、出苗期,正是需水的时候,大中型灌区发挥着抗旱主力军作用。水利部最新统计显示,受旱地区共有456处大中型灌区开灌,已播种玉米、大豆等作物5500万亩,灌溉水量16亿立方米。

正在加大泄放流量抗旱保灌的岳城水库,图中水库坝下右边为河北邯郸民有渠、左为河南安阳漳南渠。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夏播灌溉水源整体上有保障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一级巡视员张敦强表示,经过对受旱地区进行全面调度,整体上大中型灌区夏播作物灌溉水源有保障。

“我刚从安徽宿州回来,当地充分发挥淮水北调作用,提前开始第三次调水,已向灌区补充灌溉用水1500多万立方米,现场看到渠道蓄水较好,群众正在抓紧灌溉,降温保墒。”张敦强说。

目前,黄河、淮河、海河流域控制性水工程全面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和水量,使旱区456处大中型灌区能引尽引、应灌尽灌,保障夏播用水需求。

以黄河为例,6月以来,水利部门调度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下泄流量从1250立方米每秒加大至1400立方米每秒,中游万家寨水库按进出库平衡方式运用,6次调度小浪底水库将下泄流量从700立方米每秒加大至1800立方米每秒。3座骨干水库累计下泄水量43.49亿立方米,指导督促沿黄涵闸加大引水力度,累计引水19.44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多3.34亿立方米。

精准调度科学保灌

记者了解到,精准调度在一些大中型灌区抗旱保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利部门通过逐一建立受旱地区大中型灌区电子台账,对旱情及灌溉进度进行滚动调度,摸清已播作物生育期灌溉需求和待播作物缺墒情况,科学制定供水计划,提前做好应急供水预案。

据水利部统计,目前河南省已有230处大中型灌区开闸引水,累计引水8.2亿立方米,累计灌溉近700万亩;山东计划引水23.1亿立方米,已灌溉引水7.8亿立方米。

一些大中型灌区充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手段,根据雨情水情和土壤墒情,优先保障旱情严重地块灌溉。

张敦强介绍,山东位山灌区运用数字孪生技术、遥感技术分析计算作物用水需求,利用远程闸控系统调节水位,精准节水灌溉,有效保障了70万亩玉米等灌溉用水;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精准调度大别山区六大水库累计灌溉引水9亿立方米,完成栽插水稻面积约700万亩。

“下一步,我们将密切关注各地的旱情变化,指导各地不误农时,以大中型灌区为重点,科学调度灌溉用水,精打细算用水,为‘三夏’和秋粮丰收提供水利灌溉保障。”张敦强说。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