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碳中和,福建安溪生态茶园“上新”

2024-05-21 20:12:45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谢开飞 余君伟 唐金龙 苏木德

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余君伟 唐金龙 苏木德

5月21日,正值国际茶日。在中国乌龙茶之乡的福建安溪,首届中国(安溪)全球茶产业碳中和发展高端对话在此举行。

“不仅茶叶质量提高一个等级,还可节本增效每亩超过3000元。”现场,全省首个“铁观音碳中和生态示范茶园”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

这一成果的取得,源于三年前启动的一场“碳中和实践”。依托安溪茶产业碳中和研究科特派工作站,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与年年香茶庄园携手,将茶园建成了国内最新茶科技成果的“展示场”。

在这片科技含量颇高的“展示场”,天上,有安溪铁观音1号、2号遥感卫星,为茶园提供茶树病虫害监测预警、茶园规划、质量溯源等技术支持;地上,有福建农林大学范水生教授、高水练副教授牵头创立的“全国首家茶生态医院”,通过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构建起“生态修复+环境监测+联动控制+质量溯源”的低碳生态系统。

安溪县科技局局长林丽艳介绍:“此举实现了对茶园微观土壤、中观畦地、宏观园区的监控、跟踪和管理,打造了铁观音碳足迹监控体系,形成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发展模式。”

“得益于科技手段,茶叶不仅更香、回甘更好,并且耐泡,‘七泡有余香’。”年年香茶庄园负责人李天德说,目前,该种植管理技术覆盖了10万余亩茶园,茶农平均增收了15%。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茶产业链复杂,导致碳排放强度大、减排难度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农科院环发所)许吟隆研究员认为,茶产业碳中和发展既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也是茶产业优化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基于此,中国农科院环发所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县人民政府共建“环发所茶产业碳中和研究院”。

在安溪典型茶园和茶企,开展减排固碳技术示范,编制一批减排固碳技术标准;制定一批茶产业碳中和产品认证标准,包括行业、地方或团体标准及技术规范……“研究院将立足安溪、面向全国,依托示范基地,承接联合国粮农组织低碳茶项目,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茶产业在碳中和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许吟隆研究员表示。

“作为全国的重点产茶大县,安溪拥有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交易市场和完整的茶叶全产业链。我们县率先从源头开展减碳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效应。”安溪县县长刘永强说,希望借助研究院这一平台,汇聚全国一流科研团队、院所创新资源,构建新型茶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推动安溪铁观音茶品质提升,引领茶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在会上表示,要进一步促进大数据、光电信息、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与茶产业碳中和的深度融合,促进茶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激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作为第二届泉州人才节的安溪专场活动,本次活动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支持,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福建农林大学、中共安溪县委、安溪县人民政府主办,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中国乌龙茶产业研究院、中共安溪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溪县科学技术局承办。

责任编辑: 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