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 何沛苁 赵卫华 李忠明
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情感疾病,相传很多名人都患有此病,如梵高、贝多芬、丘吉尔、牛顿、玛丽莲梦露……因此它还被称为“天才病”,是自杀风险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天才病”就不需要治疗了吗?它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吗?患者最需要的是什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胡晨做客科技日报,带大家正确认识双相情感障碍这个疾病。
访谈全文如下:
记者:双相情感障碍有什么样的特点?
胡晨:双相情感障碍以前被称为躁郁症,也就是躁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有一些这种疾病的特征,比如说在躁狂发作的时候,患者经常会感觉自己处于无所不能的状态,情绪特别高涨、充满了自信,精力也特别充沛;再比如抑郁发作的时候,患者经常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情绪会特别低落,持续地处在这种情绪的谷底,而且会对周围的事情丧失兴趣。
我们最近的一个病人近两年的情绪,就一直是这种上下的波动,他自己形容就像在坐跳楼机,但是这种机器它又停不下来,让他觉得十分痛苦。为什么来就诊,是因为他觉得这个机器的内部核心坏掉了。
记者:有没有病人不知道自己得的是这个病,或者说他怎么来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双相情感障碍?
胡晨:双相情感障碍不同于抑郁症,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年龄是比较早的,可能在15至20岁之间。抑郁症患者一般在20岁到30岁左右。像我们精神科的另外一种疾病精神分裂症,它的发病年龄可能更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双相情感障碍的误诊率是比较高的,可能会被误诊为抑郁障碍、酒精的滥用或者是精神分裂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患者的复发率是比较高的,有的人抑郁发作一生可能只有一两次,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更常见的是一种反复的发作。有研究显示,如果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不加任何干预的话,他在一年内的复发率高达70%左右。
为什么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是3月30日,荷兰的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生日就是3月30日。他有一些很著名的作品,像《星空》《向日葵》,这些作品都是在他人生的最后两年里完成的,而那两年他的情绪波动特别大。为了纪念梵高,我们把3月30日,也就是他的生日,定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的认识,另外一方面也是让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能够更好地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
像“天才病”这个概念,很多人把它当成一种时尚。其实双相情感障碍就是一种像其他疾病一样的疾病,它跟天才、艺术或者是时尚没有直接划等号的关系,所以大部分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也是普通人。艺术家、作家或者是歌唱家如果患有这种疾病也是需要治疗的,不要说因为担心治疗了这种疾病,他的艺术细胞就会受损。其实在躁狂或者抑郁发作非常严重的时候,他都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生活,更不要去提这种艺术的创作。
记者: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吗?
胡晨:双相情感障碍是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有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方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子女患病的可能性要高达40%。我们这种直系亲属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有一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其他亲属患双相情感障碍的比例要比普通人群高5至10倍。像同卵双生子,其中一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另一方患双相情感障碍的比例可能要高达70%左右。
记者:双相情感障碍可以治好吗?
胡晨:更倾向把它看作是一种慢性的内科疾病,因此需要我们进行一个全病程的治疗,也就是说,我们规律用药再配合心理治疗,基本上是能够让患者达到临床的治愈,很多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甚至组建家庭。
记者:现在有没有什么新的科技手段可以辅助治疗?
胡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最近也有一些数字疗法。药物治疗我们有一些新的药物,心理治疗我们也有一些新的心理治疗手段,如辩证行为治疗。物理治疗也有一些新的治疗手段,除了既往的MECT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还有深部脑刺激等等。而数字疗法,我们更倾向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给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实现双相情感障碍的精准治疗。
记者:作为家人或者是朋友来说,面对病患会有一种无力感,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胡晨:我们作为家长或者是其他照料者,首先要接受患者患病的事实。因为双相性情感障碍是一种生物学上的疾病,还有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生化功能的改变,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们要放下对这种疾病的控制。
作为家属其实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比如说识别患者躁狂或者抑郁发作的早期征兆,他有没有自杀的风险,有没有不好想法的苗头,我们要及时带患者去专业的精神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心理科就诊,帮助患者能够及早识别和改变他目前的这种特别不好的状态。
记者:怎么样才能帮助病患平复心情?
胡晨:作为家长来说,我们可能不用去试图帮患者解决很多他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因为很多患者可能需要的是被理解、被倾听、被尊重,我们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让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很稳定的状态,对患者来说就已经是足够好的一个照料者了。
记者:病患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家人的支持、社会的理解吗?
胡晨:不管患不患这种疾病,家人的支持和陪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家人的支持是必须的。此外,患者也可以做一些自我的管理,比如每天画一个心境图,或者记日记,比如说今天遇到什么样的压力,有没有睡好,把这些记录下来,就能得到一份“压力表”,我们就会知道哪些压力可能会触发情绪出现波动,就尽量避免这些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疾病自我管理的方式也包括每天定时定点服药,走到户外运动、晒太阳,再就是找一个比如说你的好朋友或者是家属作为你的倾诉对象。
记者:其实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就是他在长期照顾病人之后自己会有一些情绪崩溃,就想要放弃,这应该怎么办?
胡晨:这属于照料者的一种耗竭状态,他长期处于情绪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很疲惫的状态。作为照料者也要做好自我的照顾,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我建议照料者首先要放下对这种疾病的控制,要把它当做一种疾病来处理,而不是试图通过意念、通过说教去改变它;其次我们需要有一些舒缓自己情绪的小技巧,比如阅读、看电影、听音乐放松一下,像运动的方式可以带患者或是自己出去走一走,接触一下大自然,这对调节自我的情绪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