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基础研究能力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强化基础研究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创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尤其重要。”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陈广浩说,在原始创新能力方面,大湾区与国际一流湾区相比还有提升空间。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建设和布局多个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作为广东省的首个大科学装置,在2018年完成国家验收并投入正式运行,已在前沿科学研究、高端产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发挥出大国重器的重要作用。
“但是作为产业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面对产业转型的迫切需求,散裂中子源作为单一装置其研究手段具有一定局限性,建设先进的同步辐射光源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陈广浩进一步阐释道,“同步辐射光源和散裂中子源在国际上被证实可以产生巨大协同效应。在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同步辐射光源建设,可以发挥同步辐射和中子散射协同效应,为材料科学技术、物理、化学化工、新能源等前沿交叉学科和高科技产业提供关键的研究手段。”
陈广浩认为,同步辐射光源在广东已具备完备的建设条件,建成后将提供更为丰富和完备的研究手段,可以形成大科学装置集群优势,更好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人才高地的建设。
大科学装置如何更好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界、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需求?
“完善大科学装置建设与运行机制,加强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他建议,中央协调完善部省协同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和运行机制,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在相关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和自主技术创新部署。同时支持香港、澳门地区深度参与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健全大科学装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考核机制,强化对产业尤其是对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以实现从产品到产业的结构性变革,从而形成引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