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彤 梁乐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石英石就能“身价倍增”,变身为单晶硅电池材料;以传统中药方剂为母本,经过漫长的科研历程,将创新药推向市场……
3月6日至3月8日,记者跟随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组织的“新质生产力的力量—经济高质量发展乌鲁木齐行”主题采访团,前往3个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深入6家企业开展实地采访。
记者发现,作为创新主体,企业正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通过新质生产力不断撬动本土制造转型升级。
创新让本土制造“更有料”
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部,重点打造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初步形成了硅基、碳基和铝基等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
走进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厂区,一座高大的塔式结构装置格外显眼,这便是有着“镇厂之宝”之称的甲醇制烯烃(SHMTO)项目装置。
甲醇制烯烃装置主任潘海涛介绍,这一装置从工艺到催化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上游将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为高纯度甲醇后,通过这一装置再转化为烯烃,最终以此为原料,下游生产出各类聚烯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对标新质生产力,也一直在对装置进行进一步技术优化,比如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以及催化剂和水系统的技改措施等,生产效率提升,单位能耗明显减低,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高效绿色运转。”潘海涛说。
在新疆中部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2楼大厅的展示区,20多种各具特色的展品引起记者们的热议:“真想不到,一块石英石能变成这么多产品。”
“新疆拥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储备,为硅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事业部总裁瞿学龙介绍,硅基新材料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聚焦光伏主航道,全面进行产业延伸和技术拓展,以“科技+零碳”为主攻方向,推动绿色转型。目前,公司全力打造的全球首个“多晶硅-单晶切片-电池组件-光伏发电”一体化全产业链园区已正式贯通,“乌鲁木齐制造”将全面进军光伏新能源领域。
位于经开区(头屯河区)的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是新疆第一家从事整车生产制造的企业。
去年,首批纯电动新能源重卡下线交付,填补了疆内新能源商用车型生产空白。今年,企业将积极践行“双碳”目标,激发新质生产力,继续在新能源领域发力,开展甲醇和氢燃料车的试验生产。
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蔡阿宁介绍,未来企业将以打造疆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新能源生产基地为目标,努力在产业链配套找创新,让本土制造“更有料”。
以新质生产力激发产业潜能
在高新区(新市区)新疆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园内,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
在这里,由政府和科研单位共建的新疆民族药关键技术与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围绕新疆地产中药、民族药开展基础性运行和成果转化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对50多种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深度开发。
该中心副主任刘戈宇认为,对生物医药领域来说,新质生产力体现在全产业链的全过程。从药用植物的种植加工,到有效成分分析提取,再到小试、中试及后期的临床试验,都需要加强技术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真正实现高质量,打响新疆生物医药品牌知名度。
新疆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经开区(头屯河区)的生化制药企业。受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获批的50多个药物品种中,目前主要以两款羔羊胃提取物为原料的系列产品正常生产销售。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擎表示,目前新引进的部分自动化生产设备已经到位,今年将陆续投产,并将激活一部分市场前景好的“休眠”产品,实现生物医药增产扩能。
刘擎说,通过与疆内外科研院校合作,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未来将对天山羔羊多个脏器进行基础研究、提取有效药用成分,推进新药研发。此外,还将进一步在天山羔羊全产业链发力,提升“一只羊”的价值。
德蓝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水处理专业企业,主要针对各行业开发水处理集成技术、装备、产品和膜材料,平均每年研发费用占到总收入的12%,最高时占比达15%。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新质生产力将源源不断地挖掘产业潜力。”公司科技创新产业中心负责人许白羽介绍,目前企业自主研发的生物高分子材料超滤膜已经在国内多家煤化工及石油化工企业得到应用,部分指标实现超越,成功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今年企业将对生产车间进行改造,产能将提升五倍以上。与此同时,还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做好产品更新和优化,让膜产品的效率更高、寿命更长。
乌鲁木齐市工信局(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多个部门正在协同制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将根据本地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与本地相适宜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