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味不仅是一种基本的味觉,还可能是疾病或感染发生时的一种常见的副作用。近日发表在iScience(《交叉科学》)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小鼠苦味相关味觉细胞与免疫反应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味觉细胞会在感染时产生基因的表观遗传变化,从而导致嘴里“发苦”。
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用脂多糖模拟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后,小鼠对苦味的反应增强,并在基因层面上激活了小鼠体内苦味感受细胞中的味觉受体基因Tas2r,使其在模拟感染的3至5天内达到顶峰。此外,脂多糖增加了小鼠体内的Tas2r基因的可及性,增强了苦味感受。
研究表明,这些表观遗传变化可能在感染或患慢性疾病后持续存在。这一发现揭示了生病时嘴里发苦或出现食物味觉感知改变的原因。
(科技日报记者 赵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