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李诏宇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以下简称成都学院)新校区8月26日起投入使用。
该学院系中国科学院大学直属二级学院,是除主校区外,学生人数最多、学科门类最全、学习环境最好的国科大京外科教融合学院。
据了解,成都学院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科学城鹿溪河畔,由成都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三方共建,于2019年启动建设。投入使用后,学院整合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系统各单位科教资源,依托周边各科研机构,组成“科教融合创新生态圈”,进一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一角。受访者供图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分党组书记、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院长王嘉图表示,未来成都学院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研究生教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集聚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副院长陈锋表示,建设成都学院是依托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系统单位丰富的科教资源,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为成渝科创中心、西部科学城、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提供科技支撑、培养高端人才,同时立足区域,辐射全国;通过人才培养,带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打造相关学科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前沿技术研究基地以及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完善的实验和学习条件。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副院长刘庆介绍,成都学院专业设置涵盖了“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学科门类和研究领域,重点聚焦光电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资源环境、微电子等领域设置光电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生命健康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等专业学院。
据了解,目前成都学院有在学博士、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含联合培养),设立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按照计划,成都学院将开启“课程学习+研究所实践”的分段式培养模式。学生在北京集中学习半年后,便可提早加入课题或项目组,使课堂学习和研究所实践紧密衔接,既能让学生更快进入科研角色,也为学生论文写作预留更多准备时间。成都学院副院长董微介绍说,成都学院的建设充分发挥了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系统单位科研资源优势,探索新形势下科教融合自主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努力培养未来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生力军,为切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我所在的培养单位,长期致力于为增强我国防御山地灾害能力等提供科技支撑,我们课题组也一直关注生态—岩土协同减灾这一前沿问题,将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需求紧密结合。”即将就读成都学院的博士生赵鹏说,成都学院一体化的资源平台将有助于进一步打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渠道,为区域发展服务,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记者了解到,成都学院今后将重视基础学科建设,以及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发展,继续完善科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力争5年内,使学院办学条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校学生规模达到3000人,岗位教师达到600人,每年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000余名,在满足区域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全国输送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