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地工程与能源开发国际青年科学家沙龙举办

2023-08-01 16:54:2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陈瑜

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

7月29日—30日,中国科协深地工程与能源开发国际青年科学家沙龙在辽宁省大连市成功举办。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40余位青年科学家和院士专家参加活动,共同探讨深地工程与能源开发的重要前沿科学与技术问题。

主办方供图

本次沙龙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承办,共设立深地工程与能源开发前沿理论、深地工程与能源开发关键技术、深地工程与能源开发监测预警、深地工程与能源重大工程示范等4个主题,采用特邀报告与主旨报告形式展开。

特邀报告环节,8位院士专家分享最新学术成果,给予青年科学家发展指导。日本工程院院士Guangqi Chen教授介绍了多种岩土工程灾害链形成机理和风险分析方法,从基于DDA与SPH耦合的土石混合体边坡及结构模拟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岩土灾害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新加坡工程院院士Yingxin Zhou教授分享了地下空间工程模型与风险的研究进展与思考,针对数值模型的应用以及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南京大学教授施斌介绍了岩土体灾变感知与应用的最新进展,聚焦光纤技术,基于自身在岩土工程领域的科研经验,阐述了光纤的演化进程对于科技创新的启示,就人工智能在深地能源开发应用中的问题与前景对青年人提出了希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焦玉勇介绍了深埋超长隧洞的地质灾害机理及防护方法,就深部煤炭、地热能源开采等问题与国际青年学者进行了交流。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李晓昭报告了深地工程复杂控渗构造的探测识别与灾害防控的最新进展,鼓励青年科学家在深地工程新技术创新发展中作出更大的贡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Ismet Canbulat、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大学教授Ge Jin、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梁正召,与国内外青年学者就重要前沿科学及技术问题展开了讨论,促进了青年学者的创新思考。

主旨报告环节,来自国内外的22位青年科学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观点。

自由讨论环节,与会青年科学家们围绕深地工程与能源开发中的理论方法、计算模型、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气候变化、碳循环、智能感知等交叉学科是对地工程与能源开发领域未来探索的重要方向。

为搭建学术理论与工程应用的桥梁,与会专家和青年科学家一同考察了大连在建的深埋隧道施工项目——大连地铁四号线,与现场技术人员就地下隧道设计施工、设备选型、工程地质情况评估和地球物理勘探做了交流。

本次沙龙搭建了深地工程与能源开发国际青年科学家的交流互动平台,碰撞新的学术观点,开展跨学科交流,推动深地工程与能源开发领域的科技创新,助力广大青年科学家为全球能源和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 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