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实习生 李雨函
很久没见那样热闹的场景了。
7月14日上午,记者走进银川国际交流中心多功能厅,被水泄不通的阵势惊了一跳。很多人都站着,座位上拿牌子的,表情严肃。
这是宁夏首届科技成果转化暨人才交流合作大会科技成果竞拍会现场,也是宁夏科技成果第一次走上拍卖台。
此次,宁夏农林科学院对22项成熟度高、市场应用前景广阔的农林科技成果进行公开拍卖,其中专利3项、技术11项、品种8项,涵盖农作物、植保、农机、瓜果、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利用等领域,共吸引区内外30家企业参与竞拍。
“二号标的起拍价为21万元,加价幅度每次5000元。21万5千元,感谢!22万元,22万5千元……”主持人话音刚落,台下就纷纷举牌。
“30万第一次,30万第二次,30万第三次,成交!”场上掌声雷动。
这款名为“枸杞专用液电感应行间中耕株间铲草机”的科技成果,转让标的21万元,飙到30万元被拍走,最开心的莫过于技术提供者石志刚。他对记者连连笑称:“赚了赚了,真没想到。”
执着的竞拍人是44号——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枸杞产业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李明林。
“我这次就是奔着这款铲草机来的。这个价格拍到,获得专利许可,达到了预期目的。”一直眉头紧锁的他,嘴角微微上扬。
据李明林介绍,精河县枸杞种植面积10.31万亩,存在严重用工短缺问题,而且当地人工费用较高,目前每天平均价格为240元,如果遇到与棉花除草争用工,人工能涨到300元/天。
宁夏农林科学院开发的这款铲草机,操作容易,效率较高,能够达到有效锄草、降低人工成本、满足有机生产系统及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求,是枸杞生产中实用性较高的除草机械。
“机械化是我们的唯一出路。”李明林说,“希望这款机械能够尽快投入到枸杞的田间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最终,17家企业的18个标的拍卖成交,金额共计306.2万元。其中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农业废弃物堆肥化利用技术体系成果一举拍得60万元,成为本次拍卖会的“标王”。
“预期目标价是260万元,最后成交金额高出了近50万元,着实令人欣喜。组织本次科技成果竞拍会,是我们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大胆尝试。”宁夏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赵功强说。
宁夏科技厅副厅长陈放表示,一方面,竞拍方式能够帮助科技成果走向市场,最大限度体现各类科技成果的价值;另一方面,这是构建技术转移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创新举措。
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高效对接、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是基本要义。
当前,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发挥科技创新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战略支撑作用的重要环节,是决定区域和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它不应该是“水中月”“镜中花”。
宁夏农林科学院院长刘常青对这种方式非常认可。他认为,农科院的很多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公开竞拍为企业和科研单位之间搭建起了桥梁,可让更多企业了解成果价值,积极应用转化。
“更重要的是,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积极性将进一步激发,从而产出更多对接产业需求的科研成果,为自治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刘常青指出。
(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