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朱强:在图纸上修复“三山五园”的90后

2023-06-14 15:58:26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马爱平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古都北京的西北部有一片以圆明园、颐和园为核心的清代皇家园林群,被称作“三山五园”,曾在国际上享有美誉。

然而,在清末民国时期,这片园林遭到了严重的劫掠损毁。100多年过去,那些正在被岁月吞没的皇家园林,终于在一位“90后”科技工作者手中“活了”过来,重获新生。他就是风景园林学博士、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系讲师朱强。

日前,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部门组织的遴选活动中,朱强荣获了2023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三山五园”是以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为核心的古代人居环境系统,朱强做的就是在图纸上修复古今巨变的“三山五园”。

2011年,朱强如愿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开始了十一年的专业学习。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他渐渐发现,“三山五园”竟然还有这么多的未解之谜供后人探索:圆明园里曾经种植了哪些草木花卉?畅春园的精确范围到底是从哪里到哪里?清代的皇室曾经是如何使用这片园林的?想解开这些谜团要怎么办?朱强找到了方法——复原。

“研究‘三山五园’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复原,这个‘复原’不是在废墟上重建,而是基于史料分析与绘图手段,尽可能精确地呈现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面貌,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理论研究。”朱强说,“在图纸上修复古今巨变的‘三山五园’,对今后的遗产保护与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不同于修复一座亭台楼阁或是复原一件宫廷陈设,朱强要修复的对象,是北京城外一片占地100平方公里的遗址保护区,加之还有各种历史资料需要收集和查阅,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这些可预见的困难都没有吓退朱强,他怀揣着忐忑和激动的心,以畅春园为切入点,正式推开了通向“三山五园”世界的大门。

实际上,在“五园”中,畅春园的艺术价值重大,但也消失得最彻底。

“畅春园的研究之所以较‘三山五园’地区的其他园更小众、更冷门,主要原因就是史料稀缺,即便是前人考证的内容,最多也只有文字论述和示意图。雪上加霜的是,畅春园的旧址也已难以找寻,它们已经几乎被快速发展的城市淹没了,连畅春园曾经的边界都已经无处可寻,只剩下两座寺庙山门耸立在北京大学西门对面。”朱强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为了还原畅春园的面貌,朱强带领团队参考了大量古代舆图、宫廷档案与绘画、近现代测绘及卫星图、老照片、北京城市建设历史中的测绘图等资料,收集到6大类33份一手图文史料,并且不厌其烦地开展实地考察。他最终推测出了乾隆和道光两个时期的畅春园历史格局,测量出总面积约87公顷,较精确地复原出畅春园的园林边界和内外空间。

有了修复畅春园的宝贵经验,朱强对“三山五园”的复原工作有了信心。按照类似的思路,他和团队为“三山五园”地区中的大小24园及其周边的水系、稻田、村镇、寺观、八旗军营和路网,统一绘制了一整套清咸丰时期的复原图纸,是对学术泰斗侯仁之先生所绘的《清西郊园林图》一次较大的细化与完善。通过这些复原图,人们终于有机会更加直观、完整地感受到这片昔日的皇家园林曾是怎样地辉煌与壮阔。

朱强说,他现在在做的研究就像是连接古今的桥梁,他希望能通过对皇家园林大遗址的精细化挖掘,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三山五园’对于我们中国的历史来说是非常有特殊意义的一片皇家园林。如果我们的研究要指导未来的规划建设,首先必须把古代的格局搞清楚了,然后再跟现代的地图进行叠加,才能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朱强说。

“宫列琉璃雕琢景,树排秀色筑成林。秋风诉说江山事,万殿残垣论古今。”将热忱化作桥梁,跨越百年,连接古今,这,就是朱强。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