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日前,2022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于北京嘉瑞文化中心、南方科技大学音乐厅、香港大学陆佑堂三地同步举办。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李文辉教授获颁“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杨学明获颁“物质科学奖”;香港大学谢仕荣卫碧坚基金教授(数学)暨数学系讲座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莫毅明教授获颁“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双聘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首先对3位获奖者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表示,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的卓越成就和重大科研突破代表了当下世界科研技术的最高水准,获奖者在思考和参与解决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云锋基金联合创始人兼主席、复旦大学校董虞锋表示,三位新晋获奖者领域不同却有着相同的科学家精神,即对基础科学研究的专注,以及为人类文明而工作的不懈追求。同时,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因获奖而受到更多关注,继而激励更多青年人投身到科学探索中。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晓东表示,科学是照亮人类进步的火把,希望通过本次颁奖典礼吸引更多人对科学工作多一份专注,对科学事业多一份向往,一起探索未知开创未来。
香港大学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张翔在致辞中表示,科学寻找的是真理,提供的是未来行进的走向。科学精神是一种启蒙,更是一种传承,今天我们嘉奖的不是一刹那之间的发现,而是一个时代,甚至是千秋万代。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表示,希望有更多人尊重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科学,在中华大地上谱写科教兴国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绚丽篇章。
李文辉因其发现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荣获“生命科学奖”。
李文辉在获奖感言中表示,自己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但亲临一线的科研实践和持续不断的问题挑战,也让他深切体会到科学认知的有限和人类在疾病面前集体的无助。“对于自然,我始终心怀敬畏。无论是已经在人类中存在了几千上万年的乙肝病毒,还是流行了3年多的新冠病毒,还存在不少的未知。但是我坚信科学的光芒可以使我们穿透迷雾,行稳致远。”
北京颁奖典礼现场 (未来科学大奖供图)
杨学明因其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荣获“物质科学奖”。
杨学明表示,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为科技工作者追求科学梦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基础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他感谢一路上给予他各种鼓励和关怀的老师与友人,带他进入了物理化学的奇妙世界,走进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大门,更让他真正感受到做科研的乐趣。他乐见科研道路上有一批青年学子正逐渐成为科研主力军,成长为高水平科学和技术专家。
深圳颁奖典礼现场 (未来科学大奖供图)
莫毅明因其创立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理论并用以解决代数几何领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对志村簇上的Ax-Schanuel猜想的证明,荣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莫毅明在获奖感言中谈到自己对数学事业的钟爱,数学研究追求的是真、善、美。数学是研究万物的根本结构与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而艺术性与美学是数学研究的指路明灯。纯数学通过解决种种难题提炼出理论与方法,而数学方法不断地改造世界,丰富着人类的日常生活。自古以来,数学家不懈寻找客观数学规律,以定理形式总结了对种种自然规律的精确描述。数学家发展了一套包含了严密的推理系统的数学语言,并记录他们的发现,为数学研究提供了发展基石。
香港颁奖典礼现场(未来科学大奖供图)
在颁奖典礼闭幕致辞中,未来论坛发起人兼秘书长武红表示,要保持对科学公益事业的一份初心,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科学家对世界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