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他是伟大的爱国者,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敢为人先,为祖国的发展鞠躬尽瘁,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科学家’。”11月11日,在纪念叶渚沛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论坛上,中科院过程工程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朱庆山表达了自己对叶渚沛先生的崇敬之情。
叶渚沛是我国化工冶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的创始人,是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论坛上,与会专家深切缅怀了这位赤忱报国、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大家。
漂泊海外的游子有了自己的国家
1902年,叶渚沛出生于菲律宾一个爱国华侨家庭。1910年,8岁的叶渚沛随父回国,目睹了祖国由于技术落后,造不出兵舰而备受欺压的境况,立志科技报国。
1921年,刚读完中学的叶渚沛与父亲深谈,希望到美国学习冶金专业,因为:“一个国家的钢铁产量,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富强程度。我国钢铁工业太落后,才造成近百年来被列强欺压瓜分的悲剧。中国富强太需要钢铁了!”
1933年,叶渚沛放弃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回到多难的祖国,进行了一些科研探索。抗日战争开始后,他放弃了科研,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建立过炼铜厂、电解锌厂等实业。
但是,在国民党统治下,叶渚沛的工作并不顺利。之后,他被迫以考察名义访学欧美。
1949年,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叶渚沛激动万分,他说:“我们这些长期漂泊海外的游子,从此有了自己的国家,为祖国争誉、振兴中华的抱负可以实现了。”于是,叶渚沛毅然辞去联合国的职务,踏上回国之路。
针对新中国建设对钢铁的迫切需求,叶渚沛带领一批踌躇满志的年轻科学家,筚路蓝缕,攻坚克难,为我国化工冶金事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叶渚沛的同事、中科院院士郭慕孙曾这样评价叶渚沛:“他谈吐与众不同,虽讲工程技术,但出发点是我国的资源、经济战略。他自学化工,经常趴在办公桌上不是写就是拉计算尺计算,包括周末,甚至有时到天黑。这种敬业精神颇有感染力。叶先生的敬业精神和爱国热忱为我们树立了楷模,他的创新思想将永远鼓励我们向前。”
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表率
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包头白云鄂博含稀土铁矿的开采,叶渚沛与苏联专家的意见不一致。
叶渚沛反对苏联专家以开采铁矿为主的观点,提出以稀土元素为主进行综合利用的观点。他认为,稀土需要多少,开多少矿,炼多少铁,不能堆放和浪费稀土,稀土比铁矿要更重要、更宝贵。
虽然叶渚沛的观点当时并未被采纳,但他本着对科学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始终坚持综合利用包头稀土资源的主张。1952年的一次会议上,他通过大量数据资料,对比了两种方案的利弊,郑重地表示:“我们要对子孙后代负责,要珍惜包头矿产资源。”
“叶先生是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表率,他在包头矿及氧气转炉利用问题上与苏联专家意见不一致,但是他甘冒风险、不惧压力,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过程工程所所长张锁江说。
1971年11月24日,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叶渚沛与世长辞。弥留之际,他唯一的遗嘱是:“把蹲‘牛棚’以来所写的论文和建议书,献给国家,将来会有用的。”1978年,中国科学院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叶渚沛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方毅在悼文中写下了“人民科学家”五个字。
当天在学术论坛开始前,中科院过程工程所代表和叶渚沛家属代表在研究所中关村园区共同栽下一棵白皮松,以缅怀叶渚沛先生。“纪念叶先生,就是要学习他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学习他笃定创新、引领前沿的科学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张锁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