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粮食主产区玉米密植滴灌新技术增产效果显著

2022-10-13 21:47:0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马爱平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近日,河南秋粮收获进入高峰期,来自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漯河市临颍县、舞阳县,鹤壁市淇滨区,商丘市虞城县开展的黄淮海夏播区“玉米密植滴灌生产技术”生产示范田块进行了实收测产。专家组了解了玉米密植滴灌生产技术的实施情况,并现场考察应用该项技术管理的玉米长势和产量性状。测产结果显示,施用该项技术的田块增产效果显著。

测产结果显示,豫东部的虞城县刘店乡解楼村,百亩示范地块玉米活秆成熟、长势喜人的玉米格外引人注目,通过机械籽粒直收实收测产,平均亩产895.39公斤,相较周边农户418.2公斤的平均产量增产114%。豫中南部的漯河市临颍县实收测产结果达亩产924.61公斤,创豫南高产纪录,较周边农户512.44公斤亩产增加80.4%;舞阳县平均产量775.63公斤,较周边农户432.38公斤的平均产量增产79.4%。豫北部的鹤壁市淇滨区,实收测产平均亩产904.09公斤,较周边高产农户亩产684.64公斤提升约32.1%。

黄淮海夏播区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其中河南是粮食生产大省,耕地占全国1/16,粮食产量占全国1/10,河南省玉米常年种植面积5700万亩以上,2021年玉米总产量达2342万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生产调研显示,自2005年以来河南省玉米种植密度长期徘徊在每亩4000株左右,由于生育期内旱、涝、寡照及大风等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繁,加之玉米生长过程中调控手段有限,密植管理后群体质量劣化(空秆、小穗、秃尖)、植株早衰和倒伏风险增加,密植增产效应难以发挥。

据了解,玉米密植滴灌技术模式,密植是增产核心,滴灌是密植保障,两者相辅相成,通过六项核心环节:导航精量播种、提高群体整齐度,利于通风透光和全程机械化作业;滴水齐苗,提高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苗期控制水肥投入,蹲苗促进根系下扎;水肥一体化,水与肥料按需分次施用,满足玉米生长并有效维持物质生产能力;拔节期化控调节,控制基部茎节伸长,促进根系发育;加强病虫防治,包括精准包衣、病虫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控制叶片斑病、螟虫和茎腐病等的发生。该模式在各个生产环节解决密植植株倒伏、空秆和秃尖、早衰等问题,可实现玉米的高产目标。

据悉,该技术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栽培生理创新团队基于长期开展的全国主产区玉米产量提升关键途径与技术研究研发的,通过密植高质量群体调控的栽培学理论与滴灌水肥一体化的农业工程技术相结合,连续7次刷新中国玉米高产纪录,2020年最高亩产达到1663.25公斤,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产量大幅度提升的技术模式。2020年以来,研究团队在河南省漯河、鹤壁、商丘等玉米主产区进行密植滴灌技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团队还根据河南及黄淮海农业资源禀赋,有针对性地完善密植宜机收品种筛选、导航单粒精播、适时机械籽粒直收等技术环节。专家表示,该技术有望实现增粮与资源高效利用以及抗逆协同推进,推动河南省及黄淮海周边地区玉米产量的大幅提升。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