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52期)在线上举行,聚焦“美国加息对我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CMF主要成员何青发布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指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欧美国家广泛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引发许多通货膨胀问题。自2021年9月起,美联储不断调整市场预期。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美国8月通胀率达到8.3%。市场预期美联储在9月20日一定会加息,只是提升幅度暂未确定,可能为75个基点或100个基点,这导致美国三大指数急速下滑。
专家指出,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基于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报告提出要从“外功”和“内功”两个层面抓住窗口期,增强国际影响力。
报告建议,在“外功”方面,利用好金融政策调整与国际政策的协调。本轮高通胀来源于欧美国家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的过度扩张,而后货币政策的紧缩又迟于经济基本面,从而造成目前的失衡状态。欧美接近于现代货币理论MMT的刺激政策不仅导致国内高通胀,还损害了国际货币体系。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欧美货币政策具有强烈的溢出效应。国际政策协调缺失的背景下,边缘国可能受到更大影响。
上述问题对中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中国既不是边缘国,也不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首先,需要我国更大程度地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中。其次,需要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和金砖国家推行人民币的使用。由于此类国家的经济和我国经济形成互补关系,我国需要在国际政策协调下鼓励此类国家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从而减少美联储加息对此类国家的影响。在美联储加息的情况下,我国依然表现出货币政策的吸引力,尽管我国货币相对美元贬值,但相对大部分货币呈现升值态势。我国得以成为全球经济的避风港,也是“一带一路”国家和欠发达经济体的避风港,以此增强我国和全球欠发达经济体的纽带作用。同时我国应与发达国家保持适度合作,融入国际货币体系,增强人民币使用份额。
报告建议,在“内功”方面,扩大内需、优化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是增强金融市场影响力的前提,优化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保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给我国带来了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这将从需求侧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科技创新驱动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的大背景下,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将从供给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最终需要实现产业安全、增加产业国际竞争力、助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