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两遭“五月寒” 专家建议培育重穗夺高产

2022-05-21 18:21:56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刘志伟

科技日报记者 刘志伟

5月以来,长江中下游两湖平原等地气温偏低,导致移栽后的早稻迟发,对早稻生长及产量是否会产生影响?

5月21日,记者采访了湖北农业气象专家黄智敏。他说,像江汉平原荆州市中旬平均气温仅19.7℃,较常年同期偏低3℃,9-11日、14-16日两度遭遇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20℃(19.5-16.1℃、18.9-16.9℃,最低气温在12℃或以下)的低温阴雨天气,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五月寒”,导致今年相当数量的早稻迟发。基于此种情况,对于迟发早稻田,应该从现在起着重培育重穗夺高产。

江汉平原荆州市西郊早稻田。叶佩 摄

黄智敏说,“五月寒”导致的早稻迟发田,因分蘖少主要是影响总茎数,即以后的有效穗,当然对播种移栽早的早熟品种,或会危害幼穗分化,使每穗粒数减少,导致“小穗头”。

早稻产量由总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对于迟发田,到5月下旬若再“待蘖求穗”,靠增加总穗数是不可能了。

为此,中国气象局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议,对早稻总穗数不足,影响产量的最优补救方略是主攻重穗即大穗、实粒、粒重。具体来讲,在早稻有效分蘖终止期,一定要按照“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于5月底以前,抢晴带肥(复合肥尤其是磷钾肥)放水晒田,不可“待蘖求穗”,切实抑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深扎多发,确保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能正常转化,以利于今后固根基、键壮秆、挺大穗、防倒伏。使其在较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适当延长幼穗分化期,形成多粒大穗。在晒田复水后,还应因苗制宜,在抽穗时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抗逆性,提高结实率。

黄智敏说,杂交水稻具有二次灌浆特性,后期要切忌过早断水,防止根系和功能叶早衰,增加千粒重。以此,扬个体优势,补群体劣势,在争取大穗、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上下功夫。当前,还应注意防治一代二化螟,同时还要防治“两迁”害虫及纹枯病等。

责任编辑: 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