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社会发展大势所趋。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宁凌的关注点之一是,如何大力推动海洋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洋新能源是蕴藏于海洋海水、风、光等自然资源中存在的新型能源,包括海洋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盐差能、温差能、海上风能、海上光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海水制氢等,是非常重要的海洋资源。”宁凌代表说。
他介绍,根据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相关估算,我国近海海洋可再生能源总蕴藏量为15.80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是“双碳”目标达成的主力军之一。
宁凌认为,我国海洋新能源产业具有类型多、起步早、周期长、成果少、产业化慢等特点,加大推动海洋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宁凌分析了影响海洋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问题。包括相关资源基础数据时间久远,无法有效支撑相应的研究开发;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产业结构不均衡;保护与开发矛盾凸显等。
“海洋新能源专业技术复杂,存在多学科交叉运用,防腐蚀、防野生生物附着等关键材料的研究基础薄弱等问题。”从技术角度看,宁凌分析,总体上我国海洋新能源发电装置技术研发自主创新性欠缺,关键核心技术大多处于“跟跑”阶段,关键部件国产化程度不高。
同时,海洋新能源产业链也尚待加强。宁凌分析,海洋新能源技术研发风险大、成本高,除海上风电市场需求量大以外,其他海洋能源市场需求较低,参与开发的研究机构及产业化企业少,海洋能较为科学和完善的产业链尚未形成,不利于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
“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设计和制定海洋新能源整体资源开发规划,统筹开发海洋新能源资源,制定中长期发展路线图,输出阶段性目标任务,研究并出台科学完善的科技攻关、产业发展等配套措施和扶持政策。”宁凌表示。
他还建议,开展以海上风电产业为标本的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范式研究,探索海洋经济产业发展路径,获取海洋经济新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