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果园焕新姿 “静宁苹果”产业链春潮涌动

2022-03-21 16:54:47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马爱平 赵晓燕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赵晓燕

风和日丽,适宜农事。

3月17日,甘肃静宁县城川镇吴庙村老果园改造示范区红旗招展,果农们“你扶苗、我培土”,有序协作栽植矮化密植苹果树,一旁的打孔机来回穿梭翻耕打孔;已经栽好的果树整齐林立,与传统果树相比,今年新栽的间距更宽,整体通透疏朗……一片占地1100亩的现代化果园徐徐铺展,生机勃勃。

“你看!从东山起到川区,每年七八月份放眼望去都是郁郁葱葱的苹果树。”城川镇人大主席任伟站在吴庙村老果园改造示范区边指着远处边介绍,城川镇从1986年就开始种苹果,是静宁县果园规模化发展最早的乡镇,目前共有果园2.8万亩。由于起步早,近年来,树体老化、品种退化、劳动力弱化及后继管理无人、机械化智能化管理程度低等制约果产业发展的问题日渐突出,老园改造势在必行。从2017年开始,城川镇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示范改造、栽种了500亩矮化密植果园。

吴庙村三社68岁的果农裴连发了半辈子苹果树,这几年因苹果卖不上好价钱着急得很:“园子20多年了,果树腐烂病很严重,而且品种不好,结的果子品质低,不好卖。2017年政府开始老果园改造,我挖了3亩树,新种了矮化密植树苗。”

“去年,新栽的3亩果园已经结果子了,品质好了,也比以前好卖了。”尝到甜头的裴连发,今年又改造了4亩。

“今年全县实施老果园改造1.5万亩,城川镇老果园改造示范点是县上抓建的‘静宁苹果’产业链强链项目之一。”任伟告诉记者,和吴庙村一样,今年镇上集中改造的还有大寨、高寺、头四村的老果园,总面积3544亩,总投入1772万元,涉及农户650户,目前已全面完成伐树清任务,翻耕打孔完成80%,清明前后,启动立架栽植和套种工作,预计4月底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据了解,按照城川镇“十四五”果产业发展规划,全镇需要更新改造老果园1.32万亩,采取间伐净土、水肥供给、高效修剪高标准管理1.48万亩。目前经过改造和高标准管理,2.1万余亩果园重新焕发生机,剩余的6900亩将在明后年陆续改造完成。

果园改旧建新了,如何科学管理?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我们推行了‘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托管建园’模式。”任伟说,这种管理模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解决建园前期投入大果农不愿改、新模式不会改、土地撂荒无人改的难题。在具体实施中,由企业统一规划、统一调苗、统一栽植、统一管理,托管三年。通过采用企业繁育的烟3号、成1号、维纳斯黄金等适宜当地种植的良种苗木,解决企业三年托管经济收入问题,最重要的是从根源上保障苗木的品种选育。而第一年将土地交给果农管理,可以行间套种绿肥作物,解决托管三年内果农无收入的问题,同时也减轻了企业在托管期间的费用负担,通过共建共管共享,真正实现了高标准建园、集群发展管

“吴庙村改造示范区所有果园里的土壤、病虫害情况,我们通过网络都可以检测到,现在我们看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每千克9.7克。”在城川镇智慧果业大数据指挥中心,负责“托管建园”的静宁飞天林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健指着手机屏幕介绍说。

智慧果业大数据指挥中心就是城川镇为解决劳动力弱化和果园后继无人管理问题,经过前期探索试行,建立健全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截面。

“通过果业社会化服务,我们可以有效破解以往群众单家独户粗放管理、效率不高等弊端,同时还能节省劳动力50%、节约肥料和农药70%、提高土地利用率及果农增收。”李健说。

任伟介绍,为了不断延链链强链,今年城川镇还建成并运行脱毒果苗繁育组培中心、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等,发挥已引进的飞天林果、德美等链主企业作用,聚集果业“能手”,组建农技、农资、营销三支社会化服务团队,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以技术支撑和人才振兴,助推城川苹果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链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加速促成城川至威现代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园区建设,全面夯实静宁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础。

同时,城川镇还依托静宁35°苹果旅游景区,以景区带园区、园区带镇区为发展思路,产业联动不断挖掘苹果文化,完善体验观景台、休闲亭等旅游要素,通过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果园经济效益,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发展乡村旅游走出新路子。

(城川镇政府供图)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