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集聚高端创新创业资源,打造创新创业“湾区样板”

2022-01-21 20:20:4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龙跃梅

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创新样板工厂多孔陶瓷团队入驻实验室仅三年多时间,成果落地转化进展迅速。这基于该团队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多孔介质燃烧技术所开发的新型燃烧系统,已在胜利油田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突出的节能减排效果,并将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松山湖风光。

这是在松山湖科学城独特的创新创业环境支撑下所取得的突破。自2020年底获批第三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球化创业方向)以来,松山湖科学城牢牢把握“双区”建设重大机遇,聚焦东莞“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通过“育生态、强创新、促创业、搭平台、优环境”等举措,促进境内外高端创新创业资源集聚,加快培育新动能、实现更充分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打造全球化创新创业“湾区样板”。

全链条创新生态夯实“双创”地基

如今,驾车驶过松山湖科学城中子源路一线,全球第四台、中国首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与在建的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项目连成一片狭长的白色建筑群,富有科幻感;前方古典建筑围楼风格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依山而建,一期工程即将竣工;更远处,在建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即将为松山湖科学城增添一座高水平学府……一流创新平台与高端创新资源的加速集聚,成为松山湖最显著的特征。

2021年,继散裂中子源之后,松山湖科学城启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程序。一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在巍峨山下、松山湖湖畔初现峥嵘。

全链条、全要素创新生态,是最利于创新成果萌发的土壤。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必须环环相扣交接好每一棒,才能顺利跑完“接力赛”。

作为首批广东省实验室之一,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着力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两条腿走路。

仅三年多时间,就吸引8位院士、4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20个前沿课题团队,引进25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注册成立38家产业化公司。

依托大科学城装置集群、重大平台、高端人才团队和成熟的产业配套,松山湖正加快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大科学装置、重大科研平台、龙头企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高品质城市配套等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全球人才打造创新创业创富最优生态。

2020年4月,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这为松山湖打造大湾区科创高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在国家科技战略赋能下,松山湖加速汇聚更多顶尖创新资源,不断提升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层次能级。

全周期成长载体提供“双创”支点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以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为支点,在松山湖科学城打造着独一无二的“科创梦工厂”。

红透互联网的云鲸机器人,在这里完成了从创意到爆款产品的蜕变。2016年创立,到2021年预计营收超10亿元,快速实现从0到十亿元级的突破。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共引进孵化了包括大疆创新、固高科技、云鲸智能、逸动科技、李群自动化等60余家硬科技创业企业,存活率达80%,独角兽或准独角兽公司达15%,硬科技公司达100%。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的成功,是松山湖全生命周期成长空间载体的一个缩影。

当前,松山湖已经形成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低成本空间和标准化厂房等多层次、全生命周期成长载体,为创业孵化、发展壮大提供全链条成长空间。松山湖已有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11家,国家级孵化器14家、省级20家,30家新型研发机构,认定低成本空间9处。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瞄准大湾区创新创业高地,松山湖科学城还对标国际一流创新模式,建设集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孵化器、中试验证平台、人才公寓、生活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综合体”——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2021年,小豚智能也正式迁至社区发展。在这里,公司的办公面积共有近400平方米。“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公司形象,还能更好地融入社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精准对接客户资源。”总经理耿涛说道。

目前,社区认定国家级孵化器2个、进驻新型研发机构12家,5个创新工场、34个中(小)试车间投入使用,科研仪器设备5000多台实现使用共享,超过500家科技企业在社区蓬勃发展。2021年,社区常驻人员新增超过1000人,增幅达50%,其中不乏国际化创业团队,显示出澎湃发展活力。

一揽子政策体系激发“双创”活力

2021年,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实用超导薄膜研究团队,在购买国外设备遇阻的情况下,自主研发成功“三光束脉冲激光共沉积镀膜系统”。这背后除了科研人员的努力,也离不开新型管理体制的“灵活放权”。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这给了我们很大信心。遇到技术难题问题,我们自主研制和创新,把一条新的技术路线走通了。”对此,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赵忠贤院士感慨,实验室一方面注重研究实效,不以论文论英雄,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搞攻关;另一方面充分信任科学家,允许“用打酱油的钱买醋”,给予科学家足够的自主权。

除了经费使用外,实验室科研项目具有自主立项权;在人员管理上不定行政级别、不设工资总额限制,实行社会化用人和市场化薪酬制度;面向全球招聘人才,评价标准不“唯论文”“唯学历”,注重实际能力等,种种支持,保障科学家沉下心来做研究。

体制机制创新,是松山湖科学城打造创新创业最优生态的关键一环。去年以来,松山湖科学城密集推出一揽子科技、产业、人才政策,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包括搭建赋能创新创业和高质量发展的“1+10”政策,其中“1”——《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关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印发实施。

松山湖还推出科技政策计划体系,发布《东莞松山湖促进源头创新实施办法》《东莞松山湖支持技术研发实施办法》《东莞松山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办法》等7个重磅科技政策。

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共生共荣”

从鸿蒙操作系统到鸿蒙智能坐舱发布,再到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揭牌……自2019年起,华为开发者大会及系列活动已连续三年落地松山湖科学城,吸引着全球开发者前来参会。

随着华为进一步扎根松山湖,众多上下游合作伙伴随之搬迁到东莞,软件服务商中软国际、易宝软件、软通动力等一大批华为供应商随之而来,松山湖周边镇区已引进华为配套软硬件项目数十个。

以华为终端、生益科技、华贝电子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千亿规模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成为广东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通讯设备和智能终端等领域更是位居国内领先地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健康的创新创业生态,呼唤大中小企业“星月同辉”、融通发展的产业格局。

当前,松山湖正加快推动形成以创新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的创新引领型企业梯次发展体系,全力支持华为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更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赋能先进制造。

目前,松山湖已集聚47家上市企业及上市后备企业,布局于此的生物医药、新材料企业均超过300家,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近90%,实现了小企业“做精做细”、大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新模式。

为进一步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松山湖积极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专项行动,以华为“松山湖产业云”项目为重点,鼓励企业积极“上云用云”,促进中小企业融入领军企业供应链,为中小企业创新产品应用提供渠道,让更多的企业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打造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共生共荣的发展生态,专项行动累计带动就业超5000人。

(图片由松山湖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