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渍化如何应对三大挑战,专家开出这些药方

2021-12-05 19:59:1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金凤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当前,我国盐碱地治理,还面临三个挑战。一是盐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而北方降雨少、蒸发强烈,没有足够的水资源,因此治理难度较大;二是还有待选育既耐盐碱又能高产的优良作物或经济植物品种;三是生物和微生物型盐碱地改良利用材料的性能还不够稳定,控盐过程中,土壤与作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还有待深入研究。”12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举行的世界土壤日庆祝活动中,该院研究员杨劲松在主题报告中,直指我国土壤盐渍化防治与盐碱地资源利用遇到的挑战。

2021年世界土壤日的主题是“防止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张佳宝致辞指出,盐碱地治理和土壤盐渍化防控的核心,是根据土壤盐渍动态变化和环境要素特征,进行土壤水盐优化调控,清除或消减土壤盐分、防范盐分积累、抑制盐碱对植物危害。

“我们目前已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盐渍障碍土壤的治理与防控关键技术。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加强盐渍土精准控盐的高效和安全用水理论与技术、土壤盐渍障碍的绿色消减与健康保育、盐渍农田养分库容扩增与增碳减排等研究,为国家农业升级、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张佳宝说。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召开第八个世界土壤日庆祝活动,金凤摄

我国盐渍土约占世界盐渍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土壤盐渍化是可溶性盐分在土壤中积聚,导致土壤基本特性恶化和质量下降的过程。受不同程度盐、碱物质影响的各种类型土壤称作盐渍土。杨劲松介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分布有不同类型盐渍土,我国盐渍土约占世界盐渍土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盐渍土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分布,以北方和滨海地区为主。“盐渍化土壤分布区普遍具有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地形地貌低洼平坦、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矿化度高、成土母质含盐等特点。”杨劲松说,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盐分在土壤中汇聚和浓缩,导致土壤盐渍化发生与扩展。

土壤盐渍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杨劲松解释,人类生产活动是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退化的诱因之一,例如灌溉中设施不配套和管理不当造成地下水位抬升、用咸水和碱性水灌溉而没有控盐措施、温室大棚保护地种植管理不到位、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忽略了盐渍化防控、大水面养殖或水旱插花布局、气候变化引起海水入侵等因素。

耕地土壤盐渍化会造成耕地质量和生产力水平下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耕地荒废,影响粮食安全和耕地保障。

“开展盐渍土治理和土壤盐渍化防控,要根据土壤盐分类型、分布特点、时空变化及环境要素特征,通过灌排工程、土壤改良、耕作栽培、生物农艺等技术措施进行土壤水盐调控,消减土壤盐分、防范盐分积累、抑制对作物的盐碱危害。”杨劲松表示。

节水控盐、选育耐盐碱植物、土壤生态改良抑制土壤盐渍化

在盐碱地治理利用方面,仍存在前述的一些问题。这也是科研人员近年来的研究重点。

淡水资源匮乏是盐渍区农业利用的制约因素。“近期我们开发出一些节水控盐的技术,用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技术,增加养分在土壤中的流动。同时,将土壤调理剂埋在土里,水肥滴灌后,既能减少盐的积聚,也能让养分锁定在植物的根部区域,减少养分流失,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杨劲松说,利用这套技术,用水效率可以提高20%-30%,而肥料可以减施15%的同时不减产。

如何筛选适合盐碱地生长的植物,改良土壤环境,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杨劲松介绍,目前国内一些研究团队通过创制和筛选培育一些耐盐碱的植物种质资源,例如耐盐碱的水稻、耐盐的油菜、棉花,耐盐经济类能源植物甜高粱,盐碱地的先锋植物碱蓬、盐角草等,来改善土壤性质。

有了耐盐的植物还不够,如何改良土壤生态,让其适应植物生长至关重要。“土壤所的团队,也在利用土壤增碳调理,优化耕作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在高效脱除盐分的同时,改善作物根区环境以提升土壤肥力,并用生物质炭等材料促进养分增效,建立了重度盐碱地‘牛粪有机肥+耐盐绿肥’双肥驱动快速增碳培肥技术。”杨劲松解释,牛粪有机肥和耐盐绿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抑制盐害、降低土壤碱性,而使用生物质炭可以疏松土壤、保蓄养分,降水和灌溉水进入土壤后,可以更快更高效脱除盐分,从而改良土壤。

“今后,我们还将拓展和创新盐碱地开发利用的思路和技术,挖掘本土耐盐作物、创新耐盐种质资源,加速盐碱地生态治理和其他综合技术的应用,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技术突破,使科研成果早日形成现实生产力。”杨劲松说。

责任编辑: 李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