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14号线首列车正式交付

2021-10-30 17:18:20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杨仑

科技日报记者 杨仑

10月29日,由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研制的深圳地铁14号线首列车正式交付用户。深圳地铁集团与中车长客在深圳昂鹅车辆段举行接车仪式,同时举行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研制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深圳地铁14号线是连通了深圳东部南北向交通的走廊。相较于目前深圳的既有线路,14号线运营线路较长、站间距较大,因此车辆设有横向座椅、无线充电等诸多独有的车内设施设备,充分考虑长途乘客舒适性需求。

据介绍,深圳地铁14号线车辆采用8辆编组A型铝合金车体,最高运行速度120公里/小时,按照GOA4等级开通运营设计的全自动驾驶地铁线路。

灵动的“鹏鸟”设计

记者从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了解到,该车辆的设计采取“鹏程万里,深圳腾飞”主题,外观采用明黄色,提取大鹏鸟的元素应用在车辆工业设计中,用舒展的翅膀和灵动的双眸刻画列车的造型,呈现出大鹏展翅的搏击之势与深圳鹏程的进取决心。打破了传统的腰线涂装方案,起伏的线条更加灵动。

车辆具有完备的安全检测保障,包括被动式障碍物检测、主动式障碍物检测、端墙防撞、脱轨检测等,车辆核心控制部件均达到国际安全等级SIL 2以上的要求,满足全自动驾驶多种场景需求。

车辆采用钎焊铝蜂窝地板、碳陶制动盘和高碳含量隔热材料等新材料和新技术。整车采用玻璃钢头罩,车辆曲面造型更丰富;采用铝型材等环保材料,使车身更轻、更节能,并采用水性环保油漆。

车辆还设置横向座椅和手机无线充电功能,充分考虑长途旅客舒适性需求;通过提升车辆气密性,大大提升车辆进出隧道的乘坐舒适性。车辆在地板、侧墙使用吸音降噪材料,同时,整车气流组织设计和空调机组采用两端下出下回的送回风模式,客室噪声可降低1到2个分贝。

行走的“地铁医生”

车辆配备健康管理系统,可实现状态监测、故障预警、故障诊断、健康评估、故障预测、统计分析六大功能模块,支撑14号线车辆的数字化维修业务,实现智能化、可视化的维修与管理。

为了保障全自动驾驶的行车安全,全车采用以太网控车,将整车网络安全等级提升至2.0。在国内首次集合弓网检测、隧道检测、限界检测、轨道巡检、走行部检测等5大类全面综合的检测系统,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堪称行走的“地铁医生”,整个车辆装备向“智慧”地铁又迈进了一大步。

同时以深圳地铁14号线首列车交付为契机,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与深圳地铁集团签订《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项目80km/h A型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及120 km/h A型综合检测车研制及试验项目开放协同创新合作协议》。中车长客将联合深圳地铁集团共同研制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打造数据和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协同创新平台,这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双方将携手推进地铁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共同打造深圳标准地铁、中国标准地铁。

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产品,包括时速80公里A型和B型、时速120公里A型和B型四种车型,是我国在地铁领域的最新自主创新成果,代表着国内地铁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将引领我国地铁加速驶入“标准化”“智慧化”新时代。2019年7月,中国中车联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各地铁公司、科研院校及协作单位,共同实施了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研制及试验项目。

此次协议签订后,中车长客与深圳地铁将围绕80km/h A型地铁列车及120 km/h A型综合检测车研制及试验,以及相关智慧地铁、智能装备项目,共同推进系列化中国标准地铁列车和自主化部件的研制和运用验证工作;突破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开展全自动驾驶车辆可靠性指标体系等技术研究;不断深化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建立开放性协同创新平台;共同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全力以赴将其打造成地铁列车的“中国复兴号”,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靓丽名片。

精诚合作 助力深圳发展

2001年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与深圳地铁开展首次合作,20年来,双方强强联手,精诚合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合作典范。中车长客参与深圳轨道交通建设20年,见证深圳地铁轨道交通发展,助力特区建设。目前已经为深圳提供1、2、3、5、7、9、10、14、20号线等多条线路及延长线的城铁车辆,共计2108辆车,超过深圳地铁累计车辆采购的五成。由中车长客研制的深圳地铁20号线是深圳市首个采用最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轨道交通车辆,标志着深圳市轨道交通即将进入全自动驾驶时代。

双方的合作不仅局限于中国本土。深圳地铁和中车长客共同为埃塞俄比亚斯亚贝巴提供有轨电车,为埃塞民众出行带来安全、舒适、准点、实惠的全新体验,受到当地政府和业界的一致好评。

2014年,中车长客与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深圳中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实现本地化、智能化维修,为深圳地铁运营保驾护航。双方的合作不仅促进了深圳轨道交通的进步与发展,更是代表了中国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装备制造的中坚力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