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采油厂,两项科技奖,怎么做到的?

2021-09-26 16:08:57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迎霞

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近日公布的宁夏2020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全区共有88个项目榜上有名。记者9月26日获悉,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三厂组织申报的《宁夏地区非常规石油资源关键开发技术创新及规模化应用》和《基于SCADA系统的机采系统效率在线测试技术研究》分别荣获二、三等奖。

科技日报记者王迎霞

高手如云的科技奖评选,一个采油厂能够囊获两项大奖,着实出彩。他们的秘籍是什么?

对此,长庆油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逵表示,这两项成果“不但是我们新技术攻关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更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集中展现”。

四大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近十年来,长庆油田油气当量年均增幅近300万吨,相当于每年给国家贡献一个中型油田。”李逵说。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是目前我国产量最高的油气田,然而油田内70%的储层渗透率小于1个毫达西,因储层致密特征被形象地称为“磨刀石”,勘探开发难度巨大。

长油人继承弘扬了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与国际上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油气藏展开较量。

面对“三低”油气田勘探开发成本高、难度大的现实,长庆油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分散在大漠深处和梁峁之间的油气水井、站库、管线及生产设备装进计算机、接入互联网,实现了自动操控、远程管理和智能指挥。

科技日报记者王迎霞

从低渗透起步,突破特低渗、再战超低渗、解放致密气,再到页岩油规模有效开发,长油人探索形成了大型陆相三角洲成藏、致密砂岩气成藏等五大原创性理论体系,累计发现48个油气田,形成4个十亿吨级和4个万亿立方米的规模油气区;打造出黄土塬三维地震、水平井优快钻井、工厂化体积压裂、综合稳产方案四大技术利器,打破了国外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垄断。

科技创新“三部曲”,油田实现“三级跳”。

2009年油气当量跃上3000万吨,2013年突破5000万吨,2020年跨越6000万吨,创造出我国非常规油气田高效开发的奇迹。

今年以来,长庆油田建成亚洲陆上最大页岩油水平井平台,刷新亚洲陆上水平井最长水平段纪录,并在庆城油田累计探明储量超10亿吨。

最新数据显示,1-8月份,这里生产原油1682万吨、天然气317亿立方米,油气当量4207万吨,多项业绩指标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预计全年油气产量将攀上6200万吨新高峰。

而“十四五”期间,长庆油田油气年产量将达到6800万吨,未来可期。

采油三厂正是继承了这样的衣钵,一跃成为宁夏科技进步奖中的“黑马”。

作为智能化油田建设的排头兵,该厂不断完善数字化运行体系建设,逐步完成智能油藏、智能井场、智能管道、智能站库、智能调控、网络优化6类智能化单元建设,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科技创新,助力油气开发

2021年度“中国石油开放日——走进长庆油田”活动中,记者来到位于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境内的采油三厂大水坑作业区盐X6平台,一睹长油人的智慧。

智慧、智能,是这里给人的第一印象。

生产现场,数十台俗称“磕头机”的采油设备正在井然有序地作业,而数控室里,工作人员骄傲地称自己是“坐办公室的蓝领”。另外,一件件由职工自主发明改造的“开关闸门F型扳手”等生产工具,接地气、有油味,更是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力度,科研成果转化率逐步提高,有效解决了油田稳产上产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及瓶颈问题。”采油三厂厂长、党委副书记马世清说。

科技日报记者王迎霞

此次获奖的《宁夏地区非常规石油资源关键开发技术创新及规模化应用》,便是他们完善创新体系、加大攻关力度所结的硕果。

项目明确了非常规油藏产能的主控因素,有效解决了陆相沉积强非均质性“甜点”优选的技术难题;揭示了非常规储层渗吸机理,创建了“渗吸置换、超前补能”开发方式,单井产量、采油速度等开发指标大幅提高;提出密切割缝控储量压裂理念,形成了非常规油藏“造缝、补能、驱油”一体化体积压裂增产技术;构建了“平台化管理、工厂化作业、智能化决策”新模式,强力助推非常规油藏规模效益开发。

这项成果在宁夏地区非常规油藏优选有利开发目标区29个,落实建产规模300余万吨,建成产能100余万吨,用工人数降低20%左右,节约土地资35%。

而《基于SCADA系统的机采系统效率在线测试技术研究》,建立了基于抽油杆柱动态仿真的抽油机井动态参数与系统效率的仿真模型、基于最高系统效率实现率的机采井系统效率与节能潜力的评价方法、系统效率宏观控制图分区边界曲线数学模型和系统效率宏观控制图生成方法。

该成果在长庆油田12个采油厂推广应用,实现了2.1万口油井的系统接入。其中,接入采油三厂单井测试相对误差小于5%,每年节约系统效率测试费用约100余万元,抽油机耗电量的在线计量节约800余万元。

全线发力,推动智能建设

用马世清的话说,从“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航向。

当前,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采油三厂针对油田高效建产难度逐年加大、特低渗油藏中高含水期含水上升速度加快等问题,各级技术人员联合攻关,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十三五”期间,阶段自然递减由13.8%降至11.8%,含水上升率由3.8降至1.8;数字式分层注水工艺规模应用,空气泡沫驱等提高采收率技术,页岩油、超低渗III类提单产技术取得突破,水平井、大斜度井日产达到同区块定向井产量的3-10倍。

科技日报记者王迎霞

油田人的勋章,除了产量,还有奖项。

2020年度,采油三厂除了荣膺两项宁夏科技进步奖,还获得长庆油田科技进步奖15项和创新人才奖1人、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优秀论文13篇、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评选厂级优秀课题18项、优秀成果45项、优秀论文20篇。

一路走来,御风而去,科技创新是永远不变的利器。

2021年油田开发技术研讨会上,采油三厂深入分析“十四五”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为高质量发展领航定向。重上400万吨!建设一流采油强厂!科技创新又一次被摆在了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必须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必须推动科研项目落实落地。随即,该厂科学技术委员会召开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开题审查会,首次探索对8个项目面向科研单位公开张榜。

这是动员令,更是进军号。

今年,采油三厂不断完善“大科研、大运营、大监督”的智能化油田运行构架,提出了“统一标准、验证推进,实现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的建设思路。

而下一步,他们计划完善智能化应用成果,开展大中型场站无人值守试验,以“边缘计算分析、场站闭环自控、智能装备巡检、应用全面集成”为主要内容,开展智能井场、智能管道、智能站库三类智能化单元建设,完成智能化“前、中、后”三端试验技术评价。

“携手并进、全线发力,力争在‘十四五’中期建成行业领先的智能化采油厂。”畅想未来,马世清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