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贾厚振
作为全国纬度最高的产茶区,山东茶产业面临着哪些挑战?山东绿茶拥有板栗香气,是否与板栗树有关?求解这些问题,你可以到山东省费县稻港村找到答案。
9月18日,稻港一改往日宁静,村西头的板栗园和茶园一下子热闹起来。这里,山东省农科院“板栗香里话秋茶”科普惠农培训会吸引了专家、茶企、村民、师生等80多人的到来。此时,正值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这场培训会更彰显意义。
稻港村,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腹地,是一个以果茶为主导产业的偏远村庄,沂蒙雪尖有机茶园核心基地坐落于此。
长久以来,这里的人们种茶、喝茶、卖茶,在日益月累的辛劳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不过,利用产业变现,奔向好日子的过程中,他们总是缺少点什么。
将科普培训搬到田间地头,茶水入口,知识入心
将科普培训搬到田间地头,这是山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总支书记王祥峰的主意。他告诉记者:在茶园里邀请专家、茶农和学生聚到一起,一边采摘秋茶,一边交流培训,学习与实践充分互动起来;而坐下来,一边品茶,一边言茶,茶水可口,知识入心。
山东人爱喝茶,也产茶,绿茶是其代表作。
因为地处北方,昼夜温差极大,因而绿茶在山东生长缓慢,也正因为此,山东绿茶具备了南方茶没有的特点。比如海滨城市日照生产绿茶,中国农科院茶科所对日照绿茶的评价是:香气高、滋味浓、叶片厚、耐冲泡,属中国高档绿茶。
板栗香作为山东绿茶一个普遍特点,因香气馥郁、鲜醇干爽而广受消费者喜爱。那么,绿茶板栗香气是否与板栗树有关呢?
“没有必然联系。”山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宋鲁彬博士向师生们介绍:绿茶的板栗香气主要是制茶过程中形成的。鲜叶经过萎凋失水,香气前体物质如萜烯类、芳香烃及其氧化物、类胡萝卜素、氨基酸类、糖类等进行转化,高温杀青钝化酶活性同时该类成份也在热作用下分解组合,低沸点的青臭气物质挥发,高沸点愉悦香气保留,形成了复杂的芳香气味。迄今为止已分离鉴定的茶叶芳香物质已有700余,板栗香是各类芳香物质综合呈现的。
山东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茶鲜叶香气前体物的积累,同时,施肥也会对茶叶香气物质形成产生一定影响。但板栗树的香气是无法被茶叶吸收的,加工工艺才是促成茶叶形成特有香气的关键。
北方茶整体崛起尚欠火候,科技与文化因素亟需发力
谈到加工工艺,王祥峰接过了话头。他认为,“目前,北方茶叶加工工艺还需要改进,标准体系还不健全,茶科技和茶文化普及都有待加强。”
作为科研院所的代表,王祥峰深知自己和同事们的使命:茶产业存在的问题、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山东省农科院茶叶所的科研创新课题。而他们正是这样做的。
记者了解到,当前,该所在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研究所建设的同时,探索构建了“专家帮企业、企业带产业、产业富乡村”科技兴农机制,致力于打造茶产区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
今年4月份以来,该所响应院“三个突破”战略,在梁丘镇稻港村实施包村驻点,并选派茶博士挂职当地山东雪尖茶叶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他们重点围绕400亩核心茶园建设管理问题,有针对性示范推广了茶园绿色防控、轻简化栽培与越冬防护、茶叶品质提升等生产技术,推动了费县茶产业振兴和山东名茶优品打造。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科普培训会期间,山东雪尖公司被省技术市场协会授牌成为山东省乡村振兴创新争先示范基地。
据悉,自南茶北引以来,山东茶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20年,全省有10个市,40个县产茶,茶园面积40.8万亩,年产量2.6万吨,干毛茶年产值40多亿元,已成为全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北方优质茶产区。全省各类茶叶加工企业达1610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山东茶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日照绿茶”“崂山茶”“泰山茶”“沂蒙绿茶”“烟台茶”等10个地方区域公用品牌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