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记者9月16日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近期,市园林绿化局在动物保护社团的协助下,救助了一只薮猫,这种动物分布栖息于非洲西部、中部和东部的大草原。虽然是外来物种,但是按照我国加入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被核准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进行保护管理。目前,它已被送至大兴区北京野生动物园救护站进行专业救治,生命体征稳定。后期将接到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饲养。据了解,今年以来北京全市救护野生动物2300余只。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北京持续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救护工作
随着秋冬季候鸟迁徙期的到来,全市将针对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越冬地、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和其他野生动物集群活动区域,进一步强化野外巡查和看守,为野生动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据了解,今年以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持续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救护工作,1月份至今共接收救护野生动物已达227种2384只。其中,野外救护185种1223只,接收转交107种1161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24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5种315只,三有保护动物123种1656只,《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保护动物14种64只,附录Ⅱ保护动物30种379只。
私养“异宠”危害大 违法饲育将追责
据悉,收到捕获薮猫的情况后,市园林绿化局紧急对全市野生动物繁殖利用单位的薮猫存栏情况开展核查。未发生薮猫逃逸情况。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处长张志明告诉记者,这只野外发现的薮猫,有可能是未经批准私自养殖后逃逸出来的,也有可能是私自养殖后弃养或擅自在野外“放归”。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供图
据介绍,近年来,全市接收的遗弃、走失、执法机关罚没以及市民主动送交的各类“异宠”数量逐年增多,其中包括许多外来物种,特别是今年以来,接收救护外来物种占到了全部接收救护总量的近五分之一,占用了救护单位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由于没有合法来源,也未经检疫防疫,这些外来动物极有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一些凶猛或有毒的动物还有伤人可能,给饲养者和社区带来健康风险。同时,这些外来物种在北京没有自然分布,逃逸或随意放归后或悲惨死去,甚至形成生物入侵,对首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有些蛇类、猛兽等发生逃逸还会造成市民恐慌。
据了解,2020年颁布实施的《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交易、运输等都有明确规定,对列入国家、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仅限于科学研究、物种保护、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况,而申请主体也仅限单位。《条例》明确禁止个人私自开展野生动物繁育行为,同时也规定禁止擅自实施放生活动。对未按照规定从事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活动的,将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擅自实施放生活动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候鸟迁徙期将至 让我们共同关爱野生动物
随着秋冬季候鸟迁徙期的到来,全市将针对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越冬地、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和其他野生动物集群活动区域,进一步强化野外巡查和看守,通过加大人员力量、增设监控设备、加强宣传引导等方式,严防乱捕滥猎和破坏候鸟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等违法行为。在此,也呼吁市民朋友们不要随意饲养“异宠”,大家共同树立“不接触、不打扰,不伤害”野生动物的生态环保意识,发现野生动物受伤等情况,及时向属地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