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张悦
“妈妈,我终于知道无人机为什么能够飞起来了,太有趣啦!您赶紧预约,我下周还要来!”
方程式赛车、3D打印机、无人机……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实验室,这些很科技的“硬件”,搭配上有趣的科学实验“软件”,时不时为充满好奇心、想象力与求知欲的青少年们奉上科普“餐”。
为孩子们做“餐”的“大厨”,则是学校机电工程学院麓园青年志愿者服务站里的本、硕、博青年志愿者们。服务站有着40年历史,一批批志愿者,通过“守望科学的天空”等科学素养提升活动,“请进来”、“走出去”、“一对一”……,为孩子们科学素养养成甘当守望者。
“项目荣获了2019年湖南省第四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后,又获了2020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湖南省2020‘雷锋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赛‘5A项目’。我们觉得,青年科研工作者,为青少年科普事业出力,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凯说。
请进来,领孩子入“科学之门”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这里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掘为代表的高水平专家队伍,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科研设施,还有各类高大上的科研创新成果。不过,这一切,与还在学海起步的孩子们,不只是“一墙之隔”。
于是,学院打破高校“围墙”,敞开“怀抱”,邀请周边中学的青少年,进高校、入高端实验室,引领他们进入“科学之门”。
在方程式赛车实验室,孩子们学习赛车设计原理,参与赛车制作,当“小车手”;在3D打印工作室,孩子们学习打印技术,设计3D模型,成为“巧手匠”;在创新创业中心,孩子们参观科技成果,聆听创业故事,萌生创业“梦想家”;在科普读书角,孩子们加入科普沙龙活动,与科学家面对面……
跨入中南大学校门,孩子们能触碰到一个个精心设计而又生动有趣的实验,青少年的“科学之门”被悄然开启。
走出去,孩子在哪里,“科学种子”就播撒到哪里
“青少年在哪里,我们科普工作的阵地就在哪里。”黄凯说。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科普教育,机电工程学院打造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的“1+N”科普阵地,将科普开展到社区、少儿托管班、中小学校、科技企业等场域,通过“有人气”的科学体验,让青少年感受科学魅力。
“我们还和何清华教授创办的山河智能公司,洽谈‘校企研学’项目,让孩子们到一流的工程机械装备企业研学,零距离触及前沿科技,培育科学精神。”黄凯表示。
在线上,学院通过线上科普课程开发,还发布了自己录制的趣味实验视频,并坚持举办网络直播公开课。
“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对科学课更感兴趣了。在长沙市科技比赛中,孩子们不仅取得了好成绩,还被推荐到科技成果转化会上进行了展示!”博才阳光小学科技老师肖超兴如此评价。
入户“一对一”,科普获取“按需点单”
除了请进来,走出去,学院还提供“私人定制”。因人制宜、因需施策,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科学套餐”,并“送货到家”。
据了解,服务站本硕博志愿者,来自中南大学11个学院的18个专业,专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及各自所长,让他们打造出了多样化的“科学菜单”,供青少年“按需点单”。
服务站站长朱璜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服务站根据青少年需求,每周派出80位志愿者进入青少年家庭。他们不仅为青少年精准“把脉”,根据“学业短板”开展学习指导,还着力于结合专业所学,提供科学素养提升辅导。如物理专业志愿者们,带孩子们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空。机械专业志愿者们在覆杯实验中为孩子们讲述大气压强。生物专业志愿者们,领着孩子们采集标本、感受自然……
截至目前,服务站已派出2000余名志愿者进入青少年家庭,服务时长高达8000余小时。
点点滴滴,积水成河。“我们在肩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使命的同时,要更好地承担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黄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