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12月29日,在广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新闻发布会上,广西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曹伯翔表示,自2018年以来,广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保持全国前列。
蓝天保卫战让空气常新。广西深入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始终坚持狠抓大气面源污染治理,并探索出预警到位、措施到位、监测到位、服务到位、督查到位的五步攻坚战法。自2018年以来,广西已连续三年实现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2020年1—11月,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3%,PM2.5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与2017年相比,优良天数比率上升了9.8个百分点,PM2.5浓度则减少了13微克/立方米,两项指标均创下广西有监测数据以来同期最好记录,实现全区14个市全面达标,圆满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
碧水保卫战让清水长流。近年来,广西坚持“保好水、治差水、护饮水”原则,加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科学治理、协同治理、依法治理,突出抓好漓江南流江九洲江钦江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程,深入推进城市建城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业污染防治、生活污水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重点工作,广西水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2020年1—11月,广西5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7个入海河流断面水质和37个地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0年1—10月全国地表水水质排名中,广西9个市入围前30强,是全国入围城市最多省份,其中4个市进入前10强,柳州高居榜首。广西70段城市黑臭水体已全部达到消除或基本消除的标准,消除比率为100%,南宁市38段城市黑臭水体黑臭消除比率达100%,均优于国家90%的考核目标;400个市级和722个县级水源地环境问题全部按国家要求整治完成。
净土保卫战让青山常在。三年来,广西按照“打基础、建体系、守底线、控风险”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土壤污染危害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两大突出问题,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大力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广西农用地土壤详查工作质量及进度均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全区111个县(市、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全部划定,全区累计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工作面积达到889.05万亩;严格建设用地环境安全,建立并公布广西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全区14个地级市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共确认污染地块58块,疑似污染地块132块;持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推进实施完成118个重金属减排项目,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与2013年相比减排比例达到15.19%,提前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加大资金投入解决一批土壤(重金属)污染历史源问题并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