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过国忠 通讯员孙海燕
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江阴市华西村,坚持弘扬、延续、传承创新精神,产业和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在9月21日召开的新时代华西精神研讨会上,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2019年,华西实现开票收入458.44亿元,交税9.37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9.05万元,是建村时的1707倍。”
坚持创新发展是华西精神的重要体现。十八大以来,华西村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建设效益优良的‘百年企业’、富裕幸福的‘百年村庄’”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双提高工程”,让产业从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传统转现代,加速培养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四个板块”,让美丽的华西村更美丽、幸福的华西人更幸福。
吴协恩告诉记者,2013年以来,华西村对冶金、化纤、棉纺等传统产业进行技改提升,通过应用现代先进技术装备,全面提高产品竞争力。至今,投入的技改资金就达21.08亿元。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投入,营造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依靠科技人才拓展旅游服务、仓储物流、远洋海工等一大批新兴产业。目前,华西村投资的芯片公司,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已配套应用在多款全国知名手机厂商的产品中。
9月12日,随着国内最大的MENCK3500液压锤敲响最后一锤,华西5000在南海海域施工的第100根大直径单桩顺利沉桩到位,标志着华西海工在南海风电施工领域取得了又一个里程碑成果。
今年以来,华西5000船和项目组一方面积极应对疫情防控的考验,另一方面顶住复工复产的巨大压力,采取人员分流、就餐分流、每日体温监测等多方面举措,保障了项目安全高效进行。同时,不断优化施工工艺,不浪费海上任何一个好天气,创造了单月15根桩的南海风电单桩基础施工领域新纪录。
尤其在提升施工效率的基础上,华西5000船严格把控安全质量,不仅做到了零事故,而且单桩垂直度从未超过行业内要求的3%,绝大部分达到了不足1%,得到了业主与总包的肯定。
依托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加快发展现代智慧高效农业,让农业成为一个赚钱的产业。为发展高品质稻米生产示范基地,华西建立现代智慧高效农业研究院、院士工作站,把村里从高校毕业的青年选送到日本福井县学习农艺,培养新一代技能型全职农民。
这批过去从没接触过农业农事的青年人,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各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回国后,他们在华西开展示范种植稻米,采用水生植物组合、浮岛种植等方法净化水质用于灌溉,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田间管理,创出全程有机水稻规模栽培新模式,粮食生产实现高产高效。
“今年,华西水稻生产尽管受到10多轮雷暴雨恶劣气候的影响,但由于我们通过建立先进的农田水利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对水稻种植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及时排水,目前千亩水稻示范田仍长势良好,颗粒饱满。看这情形,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华西米业相关负责人说。
江苏省委副书记任振鹤说:“华西从过去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成为村强民富的幸福村和全国乡村振兴的标杆村,关键在于华西始终把中央精神与华西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谋发展,依靠改革创新求发展。尤其在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关键时刻,总结好华西经验,进一步弘扬华西精神,对于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技日报江阴9月21日电 图片由科技日报记者过国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