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刘碧云 刘 晖
“没想到在稻田里常看到的红萍,还能制作成脆片,咬起来酥酥脆脆的,还有‘海苔’的香味……”9月20日,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举办的“国家红萍资源圃”、“南方绿肥种质资源分库”科普开放日活动现场,福州市实验小学四年级二班学生杨凌小兴奋地和记者分享刚品尝到的新鲜美食。
科普开放日活动开幕现场
科普开放日以“神奇的红萍”为主题,通过实物和现场参观、视频影像观看、现场讲解、交流问答及品尝红萍即食产品、DIY红萍小摆件等互动形式,带领从不到3岁的幼儿园小朋友到六年级的大孩子们,走进全世界最大、保存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红萍资源圃。
学生与家长在“稻萍鱼”生态系统模拟池塘边观看
学生们在科技人员带领下学习使用显微镜等实验室仪器设备
活动现场,科技人员为学生、家长们讲解了水生绿肥红萍的品种资源、形态特征、繁殖生长、加工利用等相关知识;带领学生们学习使用显微镜等实验室仪器设备,并通过触摸各种红萍,让学生们零距离观察识别红萍形态,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学生们DIY红萍小摆件现场
学生们体验捞萍及鱼
“来参加今天的活动之前,我以为红萍是‘红色的苹果’,没想到是生长在水里的蕨类植物,它的小小‘身躯’,有着大大能量,集固氮、充当饵料、抑制杂草生长、调节水温等多功能于一身,还可以和水稻、鱼互惠共生,减少农药、化肥以及鱼饵料的使用。”来自福州仓山区第四中心小学五年级六班学生唐志辕参加完活动后,迫不及待和爷爷分享刚学习的科普知识。
家长与学生们零距离观察识别红萍形态
学生们零距离观察识别红萍形态
福建省农科院国家红萍资源圃负责人、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应朝阳研究员表示,在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及福建省农科院建院60周年之际,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中小学生认识和了解红萍资源,学会简单分辨红萍,初步了解红萍的神奇之处,以及红萍在绿色发展、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等,激发学生了解探索植物世界的好奇心。
学生们体验捞萍及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