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志伟
今年9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受前期“涝梅”渍涝与8月高温危害,长江中下游一带有些棉花一度长势较差,受“白露花,不归家”谚语影响,有农民认为白露以后棉株开的花(见图),不能结铃吐絮了,存在放弃后期管理的倾向。
7日记者采访了湖北省农业气象专家黄智敏,他说这个谚语对北方有的棉区适用,但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并不适用。
江汉平原即使生长较差的棉田近日开花(白花)仍较多 费强 摄
黄智敏说,“白露”是反映近地层水汽凝结状态的一个节气。这一带仍常受减弱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可谓“秋高气爽”。即使处在河南南阳到湖北襄阳冷空气南下“南襄通道”南边,易于降温的江汉平原,白天温度依然较高,大多数地方9月15日以前,日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2℃以上,9月下旬到10月15日前,又大都在18℃~21℃,只是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加快,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易形成小露珠,故称之为“白露”。但棉花属无限花序,只要光、温、水能满足,其具有无限生长的特性。白露节后一些天开的花,在50~70天后即可吐絮,一般都不会遇到初霜,所以“白露花,不归家”之说对不上号。其实,这类白天光照足气温较高,夜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最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对棉花结铃与秋桃的增重均较有利。荆州农业气象试验站数十年的观测记载,都验证了这一点。
黄智敏还补充说,尤其全球气候变暖,我国不少地方秋季气温常普遍偏高,棉花有效花期也会相应推迟,白露节后开的花,成铃、增铃重的保险系数更高。若棉花生长后劲较足,以后还可适当推迟拔秆,为不误“麦棉”套作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可在棉田套播小麦。对严重缺水的田块,应及时灌水,少数年份若遇连阴雨要清理“三沟”防渍,并及早增施桃肥防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