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8家医院“抱团”发展儿科,患儿就诊渠道更畅通

2020-08-14 21:19:01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代小佩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代小佩

北京朝阳医院儿科门诊有一个10多平方米的房间,门口处写着“刘晓雁儿童皮肤病工作室”。这间成立于2018年的工作室,成了朝阳医院儿科和首都儿科研究所之间的一座桥梁。

“以前不同医院之间转诊很麻烦,在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帮助下,朝阳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建立医疗紧密联合体,经绿色通道,患儿转诊的流程更加顺畅。”14日,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兼朝阳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曹玲告诉记者。

盘活各医院儿科资源

2019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科专家在朝阳医院开展了儿童支气管镜检查和灌洗技术,填补了朝阳医院该项技术的空白,同时培养该院儿医学习和掌握常规操作,提升了常见儿童呼吸道疾病的诊疗能力。

朝阳医院儿科和首都儿科研究所的“联姻”只是北京市属医院促进儿科抱团发展的一个缩影。

14日上午,记者在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媒体沟通会上获悉,2017年10月,18家拥有儿科的北京市属医院率先组建成立了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搭建了“医疗协作、科研协同、教学同步”三张共建共享网络,推动儿科“成团”发展。

会上,几位儿科专家均提到,儿科医疗资源紧张、儿科人才匮乏、儿科学科发展存在瓶颈等现实困境。

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称,成立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试图打破医院“围墙”、盘活儿科资源。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形成牵头单位——联合牵头单位——成员医院的协同合作模式,通过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综合管理办公室的有效管理,建立了工作制度。

作为牵头单位与联合牵头单位,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将各医院儿科医疗资源整合为“一盘棋”,主动面向协同单位成员提供疑难病诊治的便捷预约、会诊、转诊、特殊检查检验等绿色通道,医师培训、科研合作等综合服务,力求同步提升各院儿科诊疗、科研与人才培养水平。

织牢儿科就医便捷网

线下,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各成员单位完善儿科诊区建设;线上,依托远程医疗网络,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医疗协作网双线并进。

2020年,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天坛医院收治免疫性脑炎患儿,常规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入院14天开始出现持续高热,伴畏寒,咳嗽,肺CT提示右肺炎症,因病情复杂经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会诊后转入北京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脑脊液检查提示为新型隐球菌感染,后转入感染科治疗。经规范治疗,历时69天病情好转出院。

按照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网络模式,儿科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对成员单位进行了转运培训和转运前的对接共作。截至2020年6月,共转运危重新生儿1111人次,服务范围涵盖妇产医院等10家单位。

根据成员单位儿童专科检查、治疗发展需要,打通院际间采供互通平台,积极推动儿童自制剂院际间调配使用,保障临床同质化诊疗实施,满足患者就医需求。

2019年实现北京儿童医院自制剂水合氯醛胶浆向清华长庚医院的调剂,弥补后者口服镇静药物使用空白,提高患者诊疗依从性及就医体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明星小药”肤乐霜等院内制剂,实现了在朝阳医院的跨院调剂使用。

科研协同,搭建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网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秘书长、首都儿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谢向辉介绍,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已建立市属医院“院际间”的儿科科技资源共享共建模式。

通过建立“院际间”儿科科技资源共享共建模式,主打科研“项目-平台-资源”共襄发展。设立“儿科专项”科研项目96项,涵盖重点、一般、创新推广、管理等多维度立项,重点开展儿童气道、儿童血液/肿瘤规范与诊治等疾病的高水平多中心临床研究,科研经费投入共计3000万元。

据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科教处处长潘军华介绍,目前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已完成跨院教学专家库的建立,包括专家59人、骨干师资13人,并将跨院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先后举办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大赛、能力考核、住院医师师资培训研讨班等,累计2000余人参与。

早前,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训练课程均以线下教学形式开展,现在改为网络直播方式同步分享,多家中心成员单位组织医师进行观看,教学参与度和积极性明显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市属医院有1747名儿科医生,儿医团队不断壮大。

责任编辑: 何沛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