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纪兰:一生追求创新的妇女代表

2020-06-28 15:15:3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王海滨

科技日报记者 王海滨

申纪兰,连续当选13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共和国勋章”、改革先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6月28日,申纪兰因病逝世,享年91岁。

太行英雄——申纪兰。科技日报记者摄。

她带领西沟村人不断创新探索,不断创新改革,不断创新发展,使得西沟村的发展始终走在创新改革发展的前列。

创新观念,奋力推动男女同工同酬

男女同工同酬,这个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那个时代却是“上不了桌面”的世俗偏见。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抗战时期,她就担任过村里纺花织布小组的组长。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她成了副社长。

按照当时的合作社分工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计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计5个。不平等的报酬挫伤了妇女的劳动积极性,使得本来就不愿意出门的妇女,更不愿意出去参加社会劳动,而这又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

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申纪兰提议并组织男女社员劳动竞赛并赢得竞赛。女社员因此信心大增,许多男社员也都开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也来到西沟村。一是考察,二是帮着申纪兰出谋划策。在妇联的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

到1952年,西沟村已经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改革创新,奋力推动经济发展

1983年,西沟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申纪兰从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大胆推行创新改革。她主张:成林和有林山坡地仍归集体管理;耕地仍然包产到户、自主经营,但实行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添人增地、减人减地,确保土地不撂荒。最终,改革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适度,实现优势互补。

学习申纪兰,共创新时代。科技日报记者摄。

1984年冬天,申纪兰从省妇联主任卸任后回到了西沟村,开始为西沟“找项目”,带着几名村干部一路南下考察,之后办起了平顺县第一个村办企业。村民们回忆,改革开放40年,西沟村的变化翻天覆地,两万亩荒山披上绿装,干石山变成了“花果山”,乱石滩变成了“米粮川”,关停村办污染企业建起香菇大棚,引进光伏发电和服饰床品,发展红色乡村休闲旅游……这些都是申纪兰带领乡亲们干起来的。

66年的全国人大代表生涯,申纪兰提出的建议和议案涵盖“三农”、教育、交通、水利建设等各领域,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有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山区交通建设、耕地保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干部选举、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等,不断得到采纳。有网友总结说,引黄入晋、太旧高速、山西老工业基地改造、长治到北京的列车、赤壁电站、青苗公路、长平高速等等,都是在申纪兰和其他人大代表的提议下实现的。

不断创新,本色不改初心不渝

改革开放以来,申纪兰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山区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农、林、牧、副生产,带领村民治山治沟、兴企办厂,逐浪市场经济大潮,把一个落后的纯农业村变成农林牧工商游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农村,使西沟村的发展始终走在山西前列,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

西沟村申纪兰党性教育基地。科技日报记者摄。

永远跟党走是申纪兰不变的初心。“共产党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立党为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申纪兰说,“按照党的要求干,就没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

1973年3月,中共山西省委任命申纪兰为山西省妇联主任。在这个岗位申纪兰履职10年,她向组织提出了“六不”约定——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领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动工作关系,不脱离农村。所以当了10年厅级干部后,她仍每月只领取50元的补贴,没给自己和子女办过任何私事。

申纪兰的“学历”是扫盲班毕业,她一辈子坚持自己只是个农民。从当初的“不识字”,到现在轻松读报、调研视察、提出议案建议,申纪兰为了当好人大代表这个身份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奋力前行。

就在今年5月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她建议将农村水电自供区尽快并入国家电网,对自供区的农网进行升级改造,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申纪兰认为,农村振兴离不开产业。“像我们平顺、西沟,满山都是连翘,省里提出发展‘山西药茶’,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好产业。”申纪兰说,乡村振兴不一定非得盖高楼大厦,而是要做好农村闲余土地的规划,“现在的农村,中间空了,新房都盖在了外边,建议好好规划旧村,充分利用起来”。

责任编辑: 张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