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新基建风生水起,网络安全如何护航新基建?22日,南京创新周开幕首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视频直播分享科研观点时建议,用自主可控测评为落实网络安全审查提供帮助。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是大国实力抗衡的重要筹码。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我们在发展信息技术方面面临很多困境和挑战,比如“缺心少魂”,“心”是指芯片,“魂”是指基础软件,这些光靠买来是不行的,必须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光有核心技术还不行,还需要发展自己的技术体系。自主可控是前提,没有自主可控谈不上安全可信。
“中国向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色,要打破垄断,加速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倪光南说。
在他看来,今后,对数字经济发展将有重大贡献的是新基建,其规模将达到几十万亿元。前不久,我国12部门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新基建确定了保障网络安全的正确方向。
倪光南建议,在新基建领域,要按照新的《办法》对涉及运营商、电网、金融、交通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所采购和使用的网络产品服务,进行审查,以保证网络安全。
他认为,自主可控是网络安全的必要条件,近期,我国已在有关领域利用“自主可控测评”,测试核心技术产品的自主可控度,并取得成效,他建议用自主可控测评为落实《办法》提供帮助。“通过自主可控测评的国产芯片如申威、飞腾、龙芯、鲲鹏和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已经在许多重要领域成功应用,正从可用向好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