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春末夏初正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科学精准高效地施药为夏粮丰收增添了一道防护盾。
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10万亩麦田上空,数十家架无人机和通航直升机正来回喷洒农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农药晶莹透亮,提供纳米农药制剂的南京善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冰告诉记者:“这是暨南大学张子勇教授研发纳米农药新剂型,可以把多种农药复配,农药颗粒分解到纳米级,大大减少用量。”
今年以来,这种纳米农药在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完成小麦等作物防治200余万亩次,全年有望突破600万亩次。但是,张子勇教授却高兴不起来,“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经过十多年攻关,率先将纳米农药产业化,却因为国家农药目录中无此类型,至今没有合法‘身份证’。”
(航空植保无人机正在对小麦实施农药喷洒作业。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重要内容。要保证老百姓不仅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势必要发展绿色科技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农业农村部为此提出“双减”目标,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减少化肥使用。
张子勇原以为能搭上绿色发展的快车,帮助农民种出好粮实、卖上好价钱,但是却卡在“市场准入关”外面。
全新的技术初入市场,难免会受到旧有标准的限制和捆绑,如何让这些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快速畅通地转化?全国政协委员、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也注意到这一现象。
5月23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科协、科技界联组会上,周剑平提出建议:“要强化转化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地位,落实好科技新产品、新工艺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记者注意到,在5月18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已明确提出“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意见明确,全面完善产权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周剑平认为,只要通过科技成果认定而且行业上没有完全相同标准的科技新产品、新技术,上市就不受相关行业标准和规则的限制,通过科技成果认定即可上市。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的新动能”成为重点工作之一,“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张子勇聆听了李克强总理的讲话后,期盼着政策的“红黄绿灯”早日亮起,帮助自己的创新成果穿越“隐形的玻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