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记者获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牵头实施的院联合攻关重大科研任务“农业纳米药物靶向递送机理研究与新产品创制”日前召开启动视频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副院长孙坦,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朱恩林、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农药检定所所长周普国等出席视频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雷、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王凤乐做会议特邀报告。
“农业纳米药物靶向递送机理研究与新产品创制”重大科研任务,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牵头、联合院内三个研究所及三家企业组织实施的多学科交叉攻关项目。
5月22日,在启动视频会议上,该任务牵头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崔海信介绍该任务为多学科交叉的联合攻关项目。“联合攻关项目研究内容为针对主要农药、兽药、疫苗品种,系统地阐明具有靶向传输与智能释放等功能的新型农业纳米药物创制原理与方法;揭示其改善药物有效性、安全性、靶标特异性与生物抗药性的作用机制,创立颠覆性的绿色农业药物制备技术体系。创制绿色纳米药物、生物制剂与工艺装备系统,通过产学研协作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突破我国兽用疫苗佐剂长期依赖进口局面,满足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崔海信说。
当前,在许多产业领域,纳米科技、新材料集成创新与应用正孕育着颠覆性技术突破,也为发展高效、绿色与可持续农业提供了前沿科技手段,纳米科技在农业上的集成应用呈现了多点突破之势。尤其是利用纳米技术创制高效、安全、低残留“纳米农药”,已成为绿色农药创新发展的主流。2019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首次公布了未来将改变世界的十大化学新兴技术,其中纳米农药位居首位。
“十一五”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工程等国家科技项目支持下,已在绿色农业纳米药物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2014年启动了国家纳米农业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利用纳米材料与技术提高农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基础研究”,通过纳米科技、新材料、化工、制药与植保等多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系统创立和发展了绿色纳米药物制备理论与技术体系,在纳米药物设计原理、增效机理、制备技术与工艺集成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为推动我国农业药物工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绿色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两个一流”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起,中国农业科学院针对农业农村技术短板和核心技术问题等,布署和实施了一批院级重大科研任务。这些重大科研任务以产业需求为目标导向,以基础研究支撑产业发展,加大优势科技资源集中投入力度,加快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支撑能力。通过实施院级重大任务,将促进取得一批原创性、突破性成果,及时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主动参与国际农业科技竞争,为科技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合成表示,“农业纳米药物靶向递送机理研究与新产品创制”联合攻关项目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中国农科院高度重视农业前沿高新技术研发,加强工作部署与支持力度,以前沿技术突破作为落实三个面向的重要举措,更好地发挥国家队的引领职能。
“本任务应聚焦农业纳米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应用性,努力攻破疫苗佐剂等国外垄断的关键核心技术,凝练工作亮点与成果,切实做好产学研的协同融合,深度挖掘研究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张合成说。
“农业纳米药物靶向递送机理研究与新产品创制”各子任务负责人详细汇报了执行方案,并根据专家指导意见进行了研究内容梳理和执行方案调整。
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科技管理局、成果转化局,任务承担各单位负责人、协作企业负责人、任务全体骨干成员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