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霍学喜:“顶天”与“立地”相结合 以茶产业助推陕南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2020-05-24 17:13:43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史俊斌

科技日报记者史俊斌

4月21日,正在陕西考察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康市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一座茶山,他拾级而上,边走边察看茶树的长势,同茶农们亲切交谈。望着透绿的茶树间村民们忙碌采摘茶叶,片片新翠落入竹篓中的情景,总书记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通过“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的循环发展模式,陕西正探索出一条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新路。

“陕西地处西部地区,在新时代也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的殷殷嘱托。

汉中、安康和商洛陕南三市地处汉江和丹江流域,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所在的秦巴山区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但那里自古出产多种好茶,紫阳毛尖、午子仙毫、女娲银峰、商南泉茗等多茶品种和品牌名扬海内外,共同演绎着西北茶俗的中国风情。

茶产业不仅与贫困户脱贫致富关联紧、劳动力附加值高、产业辐射强、市场空间大,而且与陕南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高度一致。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教授认为,发展茶产业是陕西省发挥陕南自然资源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实现深度贫困区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举措。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坚持“顶天”与“立地”相结合的科技工作方针,主动助力陕南脱贫攻坚,服务陕西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挥学科优势,形成了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等产学研一体化扶贫模式。针对产业特色,依托优势学科专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茶叶、中药材等一批“科技扶贫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试验示范站,为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新品种引进、新技术运用、新标准制定等提供智力支撑,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重要纽带,成为专家教授助力团、研究生助力团施展才能、发挥作用的重要舞台,构建起“政府+大学+产业园(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路径。

发挥人才优势,培养基层科技力量方面,学校建立陕西全省的“科技特派员”队伍,与地方农广校、职教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成立培训基地,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技术培训,把现代化技术、理念、信息化知识及现代管理经验送到农户和企业当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利用“互联网+”优势,开展网上茶园管理和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等活动,传播新理念、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阔了茶农视野,提升了观念,改进了技术。

学校全力向陕南三市提供技术支撑,突出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指导。结合区域内不同地域开展产业调研,从产业布局,茶园的科学种植,规范管理、产品加工、销售等形成一条龙的帮扶模式。结合陕茶产业特点,学校专家积极参与全省茶产业布局,参与完成的《关于陕西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得到陕西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挖掘茶叶产业更多潜力,延长产业链,发挥产业优势,带动参与产业生产各环节的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智力支撑与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镇巴县已经建成茶园10万亩;并培植了一批企业。第25届杨凌农高会上,陕西熙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熙裕春”汉中仙毫获得后稷奖。

责任编辑: 张琦琪(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