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医大成立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试验学系,助力临床研究高质量发展

2020-05-20 15:36:54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代小佩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代小佩

5月20日,第16个“国际临床试验日”,首都医科大学正式成立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试验学系,旨在打造临床研究的专业化队伍、培养临床科学家、推动临床研究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试验学系成立大会现场。摄/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代小佩

成立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表示,临床试验的严谨对全人类健康都很重要,但不规范的临床试验浪费了很多有限资源。

近日,《英国医学杂志》等期刊发表的文章指出,在针对Covid-19的研究中,“大量质量差的研究”存在研究问题不明确、研究设计不严谨、监管和执行效率低下、研究结果未报告或没有规范的报告等值得关注的问题。在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中注册的COVID-19干预临床试验高达1087项,但是其中许多研究的样本量太小、研究设计不规范,这些可能会增加COVID-19研究的偏倚。

专家表示,临床研究面临的问题其实并非仅在COVID-19相关的临床研究中,而普通存在于目前整个医学界。

“现在一直强调转化医学,原因是我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最后能不能应用到临床去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而这需要有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没有效果,才能够进入临床为公众广泛利用。这最后一公里的工程,是我们国家最缺的。现在有大量的专利、成果最后不能用,也在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解决好。”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表示,成立临床流行病学与临床试验学系,目的就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王松灵解释道,学校的专家团队做完研究以后,科研成果到临床上能不能解决病人的问题,需要通过该学系对一些新药、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诊疗方法进行科学评估。如果有效,便可以变成新药,广泛推广应用;如果没有效果,那就不行。“因此,这是一个‘试金石’,相当于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让研究成果能很快应用到临床。”

记者获悉,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学系挂靠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共77位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继宗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担任系主任。学系将根据专业方向系设立临床流行病学组、临床试验学组和临床药学组三个学组。同时,按照研究设计、组织实施、效果评价三方面,统筹开设临床研究方法学概论、临床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等20门课程。

王拥军表示,学系要面向临床、面向产业、面向学术。“过去大家都认为,临床研究是临床大夫做的,实际上临床研究需要一个专业队伍,从实验的设计、数据管理、统计、项目管理、样本库,都需要专业人员来管理。所以第一个培养方向是专业化的临床研究团队,第二个培养方向是培养临床科学家、医生科学家。临床医生想成为领军人物,必须要经过临床研究的培训。”

王拥军介绍,学系最主要研究目的就是临床研究方法学的研究。“另外,还需要了解新技术,比如区块链、去中心化技术等,都是这个学系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学系在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点建设的同时,将积极开展临床科学家培训项目等非学历教育,对临床研究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目前,学系已经与临床研究著名学府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共同开设教学课程,未来双方将设立共同培养计划,进行双学位人才培养。之后,学系将每年召开一次中国临床研究年会,还将设立“Fisher-Paul临床研究奖”。

责任编辑: 刘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