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盛利
5月12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在成都成立。联盟包含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成渝地区20所高校。联盟将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多个领域进行合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共同探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新内涵、新路径与新模式。
着力打造成渝科教创新共同体
据了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都地区高校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共12所高校。重庆地区高校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共8所高校。
成立仪式上,20所高校共同发布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成立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该宣言指出,联盟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战略定位为己任,以推动实现成渝地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目标,推动盟校之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友好合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越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宣言》表示,联盟将共享作为一体化发展的价值枢纽,坚持区域协同理念,积极联合各方创新力量,推动人才流动与科教资源共建共享,着力打造成渝科教创新共同体。
从多个领域开展具体合作
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章程》,两地高校将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公共资源共享与共建等领域来进行合作,同时联盟的合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上领域。
其中,在人才培养上,将统筹协调联盟成员学校招生工作。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联合基地,推进联盟成员学校之间学生跨校交流与培养,探索推动学分互换认定机制。共建基于现代信息化技术的线上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等合作。
在队伍建设上,联盟成员之间教师共引共享、互聘互用,促进跨校授课、跨校指导学生等;共同召开双城经济圈高校引才大会,构建人才引培共同体
在科学研究上, 联盟成员学校将以现有科研力量为基础,加强公共创新平台联合建设,推动人文社会科学协同研究,共同实施巴蜀文化振兴工程,建设成渝跨区域高校联合实验室,整合吸引科技资源特别是科技人才,打造双城经济圈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相互开放联盟成员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优势科研平台。
在学科建设上,联盟将建立学科专业建设协调机制和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协调机制,推进联盟成员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互补发展,形成和强化学科专业发展的优势特色。
在社会服务方面,联盟将聚焦双城经济圈和国家改革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主题,联合建立多学科组成的高端智库和开放式研究机构,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决策服务,提高资政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