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垃圾分类即将实施,还需完善回收物流短板

2020-04-30 09:44:45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禾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5月1日起,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就要实施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研究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北京有的区不会撤桶撤站,也不强迫不定时定点,而是各区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一大四小”配套办法框架下,因地制宜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生活垃圾分类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杜欢政说,在“一头一尾”。“头”是指对公众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尾”是指垃圾处理处置设施,这也是各地亟弥补和加强的部分。

上海就提出,着力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补好城市管理短板。

北京天龙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权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与商品销售“从集中到分散”的物流体系相反,垃圾分类是个“逆向”物流体系,是“从分散到集中”。目前,北京垃圾分类的短板在于分类物流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前端的分类暂存设施、后端的分拣中心及部分处理设施等不完善。

一个小区该设置多大容量的垃圾桶?一个站点该摆放几个厨余、可回收和其他垃圾桶?多长时间清运一次?要设置几个暂存点,在哪里可以设分拣中心?是否有匹配的堆肥场?这些都要根据每个城区,甚至每个小区的具体情况来精准设置,也需要时间来试点和调整。

公众对垃圾的“混装混运”意见很大,刘权说,从物流公司本身来说,是没有“混装混运”动力的。比如厨余垃圾分类收运企业,根据运量收费,混装混运就不是厨余垃圾,对其收益是个损失,“但问题在于有没有暂存和分拣的地方”?“如果一个小区每天产生3600吨厨余垃圾,暂存和处理设施不足,只能运走3000吨,剩下的600吨就只能混装混运了。此外,别看是一个可回收垃圾桶,但可回收物种类多达几十种,想资源化就必须把每一种都分拣出来。因此,要实现‘干湿分开、资源回收’,就需要在政府主导下,加快完善分类物流体系,而且每个环节都要精准对接好。”

就像争议较多的撤桶、破袋和定时定点投放问题,刘权说,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技术路线是“干湿分开、资源回收”,不强制撤桶和定时投放是为了方便市民投放垃圾,只要市民把易腐烂的厨余垃圾分出来,其他不脏不臭的垃圾处理起来就相对容易。

“无论是统一撤桶撤站、厨余垃圾破袋,还是定时定点投放,都是实现垃圾分类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杜欢政说,上海对撤桶等也做过研讨,允许各小区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适度调整。“撤桶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督导员监管。如果小区居民认为不撤桶,分类也能达到要求,就没有必要非撤桶不可,形式是灵活多样的。”针对生活垃圾分类,上海采取的是狂风暴雨式的强制模式,北京是和风细雨式的渐进模式,不管采用哪种模式,都是符合各自城市的实际情况。其他城市不一定要采取上海、北京模式,因地、因人、因时制宜的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政策。

杜欢政强调,分类需要每个人的参与,这就决定了垃圾分类的长期性,必须由简入繁,逐渐推进,也不能搞“一刀切,7月1日或5月1日都只是垃圾分类的起点。

“5月1日之后,北京还将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督查工作,市人大等各方都将积极参加,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分类体系。”作为执法检查组的一员,常纪文说。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表示,从5月1日至7月31日,开展为期3个月的生活垃圾强化执法专项行动,重点查处生活垃圾混堆混放、收运企业混装混运等行为。

责任编辑: 陈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