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还在继续,胜利就在不远处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2020-03-01 20:07:1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时间来到三月,春寒料峭,冷空气还未远去。我们每天刷疫情报告,3.48%的全国死亡率虽远低于非典时期,但仍不能让人麻痹大意,因为每一个数字事关生命的鲜活,事关一个家庭的完整。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白衣战士们还在坚守一线,全力以赴,尽心尽力;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他们说,只要岁月静好,我们愿负重前行!

战斗还在继续。前方,胜利就在不远处!


我们以凤凰涅槃为图腾,帮助更多患者重获新生

讲述者:刘肖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科专业护师 

援助地:湖北武汉人民医院东院区

2月26日 武汉 多云


给患者发午饭,这看似简单的活其实不好做,因为你要记得所有36个患者的饮食情况,对糖尿病、高血压甚至禁饮食的患者要单独给饭。

当走到45床时,我没有发饭,而是直接向大爷要营养粉准备给他调配,他“挑剔”地说要先倒一点温水溶开,再用热水稀释。我随意地说:“我知道啊,这样冲不会有小疙瘩,我昨天就给您这样调过啊!”

这时,老大爷忽然来了一句:“你是不是小雅?”这把我给惊到了,要知道我们身穿防护服,很难辨认。46床大哥插话说,“大爷一早就念叨小雅有没有上班。”我当时眼圈就湿润了。

原来,昨天是大爷流质饮食的第二天,刚好我上早班,冲的营养粉让他很满意,而且幽默亲切,所以他问了我的名字。他不知道我们的排班,还以为今天我还是一早上班的,甚至把早班同事错认成了我。大爷说,别人调的营养糊,要么稠有块状物,要么稀有泡沫,我调的刚刚好。

我很意外,也很感动。我这两天上班,大爷都表现的很配合,这源于一份信任。作为护士,我们的护理需要人性化,需要人情味,发自内心的情感护理更是对患者心灵的治愈。

说到46床那位热心大哥。我们刚来时听不懂方言,他给我们“翻译”;在大爷不配合的那几天,他也帮着我们安抚大爷情绪。他常给我们说的就是感谢,“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冒险来这里救我们,我们没什么理由不相信你们、配合你们,看到你们来了,武汉就有希望了!”这位大哥很珍惜治疗机会,“没有你们,我就会越来越重,你们的精心照顾让我痊愈了,让我重生了,谢谢齐鲁医院,谢谢你们!”

当听到“重生”这个词时,我感慨万千。作为一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士,我经常听到患者感谢我们赋予他们新生,我们也以凤凰涅槃重生为图腾,帮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重获新生。驰援武汉虽然使我面临新冠病毒的威胁,但也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继续帮我的患者重生罢了,我救治患者的初心永远都在。

战斗仍在继续 但胜利一定在不远处等我们!

讲述者:秦岭 国家医疗队队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教授 

援助地:武汉协和医院协和-湘雅重症病房

3月1日 武汉 晴转多云


2月6日晚上10点,我所在的湘雅医院呼吸科工作群里,闪出了一条赴武汉驰援的集结令报名通知。

看到后,我马上征询身边老公的意见。

“不要去!”他脱口而出。

彼此沉默了10分钟,他再次开口:“去吧,如果你想去,我支持你。”

我明白,不让我去,是出于丈夫对妻子的本能保护。支持我去,是对我职业身份最大的理解。我是呼吸科医生,又是共产党员,责任所在,身份所系,这时候只能也必须挺身而出!

第二天,我发了条简短的出征的朋友圈信息,匆匆踏上征途。

到达武汉的48小时里,我们协和湘雅重症病房就建成了,50张病床随即满员。

初入隔离病房的我,有两种很深刻的感受。一是厚重密闭的防护装备,让我看不清也听不清,还不时会阵阵头痛,多走几步都要大喘气。二是隔离病房里患者的自律。这里虽住满了患者,但却十分安静。 即便行动自如的患者,也从不踏出病房。而当我们走进病房,如无必要,他们都刻意和我们保持距离,甚至互相提醒自己讲话时不要离医护太近。这座城市里,很多患者的大部分家属,或同样患病在住院,或已离开人世,他们的自律让我如此感动又心酸。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让我感动的人越来越多。比如,为凌晨错过班车的医护人员能回宾馆休息,就立刻驱车接送、24小时待命的班车司机;为让医护人员吃得更好,绞尽脑汁的食堂师傅......一片历经劫难的土地,处处都是人们的守望相助、惺惺相惜和知恩图报。

一晃,二月份已过去。现在防护服下的我,已变得“行动自如”,耳聪目明。我们在这里迎来了汉中第一场初雪,度过了病房中的情人节、元宵节,送走了一位位好转的患者。

第一例高流量、第一例无创、第一例气管插管、第一例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治愈率越来越高。

如果能保持岁月静好,每位白衣战士都愿负重前行!尽管战斗还在继续,但我们深信胜利就在不远处等我们!

“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

讲述者:陈亚辉 广东省中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

援助地:武汉雷神山医院

2月21日 武汉 阴


今天天气湿冷,晚风吹着路边的树叶,带着盈盈沙沙,冬日的冰冷虽未离去,但它们已带着春意。

昨天值夜班。我搭乘交通车去雷神山医院,路程大概十六公里。短短十几天建成一所大型专门医院,“中国速度”令人骄傲。

手卫生后戴好防护口罩、帽子后再手卫生,戴好外科手套,穿隔离衣,戴外层手套,再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靴套后再戴手套,认真做好每一步才能起到足够的防护作用!

日班的同事短短两三小时,就将新收48个病人安顿好。在隔离区门外停留了几分钟,同事再次帮忙检查,并在防护服上写上名字,在同事的加油声中打开了隔离区的门,此刻没有恐惧,没有担心,有的是满满的信心!

病区里基本都是武汉本地病人,从各医院确诊转运而来,经过问诊和查体,制定相应诊疗方案。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是个退伍军人,平时身体倍棒,十天前因为接触了一位没戴口罩的清洁工而染病,自己一直很后悔也很担心,因为家里还有个小孙子在等着他照顾。我安抚他:“难关总会过去的,目前您病情稳定,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相信您很快可以出院。”虽然护目镜的雾气有些影响视线,但我还是看清了病人眼眶里的红润,他一直说着“谢谢医生!”爱,是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做好各项隔离区工作后,已是深夜。看着重症病人的心电监护数据稳定,紧张的心终于也放松些。

交接班后,我经过缓冲间后到一脱区,小心翼翼脱下防护装备后进入二脱区,摘除了隔离衣、帽子、口罩,脱下头套的一刻,瞬间觉得舒服,这才发现手皮肤皱白。重新带口罩后到洗浴间,洗浴后,原路踏上返程住所的路。一路上都是一同战斗的“蒙面侠”。

武汉的清晨有些寒冷,赶紧拉上外套。看着车窗外的湖畔,有种“长亭外”“古道边”的不舍,想爸妈、猪猪和小柠檬。这时,远在广州的科室主任和同事打来电话,瞬间觉得温暖。

病房里最需要的是积极向上的力量

讲述者:胡馨玥 海口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护士

援助地:湖北省荆州市二院开发区分院

2月25日 荆州 雨


今天接班时,隐约听到阵阵哭声。该怎么形容这种声音呢,像受伤小兽的呜咽,悲怆又隐忍。急忙赶去病房,发现40床阿姨躲在被子里哭泣。阿姨知道在病房不能大声哭泣,因为病人大都处于单间隔离,在长期的压抑下,一点点的负面情绪都会引起他人共鸣,这对全病区的患者康复百害而无一利。听到我们来了,她起身坐起来,带上了口罩,尽量控制情绪,但从眼睛里溢出来的难过,还是让人揪心。大约安抚了20多分钟后,阿姨慢慢平静了下来。

出病房后我才得知,40床阿姨临床症状消失,复查CT肺部病灶吸收,本应和今天已出院的9名患者一起撤离,前一天还很开心的跟医护人员道谢,说今天要出院了,结果今早得知,复查的核酸检测阳性,一时间剧情反转,心理上接受不了,才会崩溃哭泣。类似这种情况还有29床。

29床是个年轻可爱的小姐姐,刚入院的时候积极向上,安慰了很多刚刚入院心态不佳的病人。但随着一批一批自己安慰过的病友都出院了,自己仍然是医院的“钉子户”,虽不至于崩溃,但查房时也偶有撞到她偷偷抹眼泪。

我在赴鄂支援之前,凭的是一腔热血,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哭,单纯地觉得人要是生病了,好好治就是了,哭有什么用。真正来到湖北才知道,这种大环境的压抑,部分自媒体负能量的传播以及对自身疾病未知的恐惧等等原因,都是往骆驼身上压的一根根稻草,而眼泪,就是情感最直接的宣泄口。

我们每天刷疫情报告,新冠肺炎全国死亡率3.48%,是远低于非典时期的,但是,对于死亡的个人以及家庭来说,死亡就意味着100%。护理部主任、护长及所有本院的老师在培训或带教中,一再跟我们强调:时刻关注病人的心理变化,多巡视,多关注,多安慰,多疏导,特殊病人特殊交班。

经过一个下午的劝慰,快下班的时候查房,40床阿姨的情绪已经好转,开始跟着视频跳操了,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病房里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阿姨,希望下一次看到你的眼泪,是喜极而泣的泪水,那时候的眼泪,将是对我们最美好的回馈。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俞慧友、叶青、王祝华,通讯员 王文斐、汪泉佺、严丽、宋莉萍、张文婷)

责任编辑: 李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