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学:一家四口齐上阵,并肩作战抗疫情

2020-02-17 17:19:59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朱彤

科技日报记者 朱彤 通讯员 杨宝仁

疫情面前,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尽自己的一份力,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之时,随着全民抗疫战斗的打响,在塔里木大学,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家四口齐上阵,并肩作战抗疫情。

他们就是塔里木大学驻第一师阿拉尔市11团6连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秦泽洪、他的爱人杜丽、儿子秦天仪和女儿杜佳润。

自大年三十开始,一家四口人,义无反顾加入战“疫”,共同奋战在防疫抗疫第一线,毅然坚守岗位,连轴运转没有休息过一天。

秦泽洪一家四口。杜家福摄

秦泽洪带领连队党支部、“两委”干部和家人,给职工群众发放米面。杜家福摄

秦泽洪带领连队党支部、“两委”干部和家人进行疫情摸排。杜家福摄

连队大门就是防疫的关口 我们一定要守好门、把好关             

秦泽洪,是塔里木大学的一名教师,也是一名拥有20多年党龄的宣传干部。他带着大学还没毕业的儿子,与工作队员、连队党支部、“两委”干部,坚守在连队防疫的岗位上。当地干部群众都叫他们“上阵父子兵”。

不论是连队每日疫情防控会议,坚守卡点值班、排摸进出人员车辆信息,做好隔离人员管理服务,出入口车辆人员检疫登记,还是连队营区巡逻温馨提示,解决物资紧缺问题,宣传防控知识等,他都亲力亲为,不敢怠慢。

“李叔叔在家吗?最近家里有没有外地来的人?如果有外地返回的人员,要及时向连队登记报备。 ”“李叔叔,最近家里还有菜吗,我给您顺带捎过来……”

他一遍遍重复询问,一行行登记信息数据,叮嘱连队职工群众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出门、少聚集。

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每天打20多个电话,走访十几户人家,全力以赴检查登记、测量体温、消杀毒、排查人员、宣传教育……

在值班期间的白天和黑夜,他带头坚持在连队疫情检查卡点。“连队大门就是防疫的关口,只有严加管控才能管控住疫情。我们一定要守好门、把好关。”在连队疫情排查卡点值守的秦泽洪说。

为断绝疫情传播途径,他带领工作队员忙碌的身影一直未停。组织清运连队公共区域垃圾,在连队不间断巡逻,并通过连队大喇叭、宣传手册、快板、顺口溜等多种通俗易懂的方式,给职工群众宣传防控知识和有关政策措施。

抗疫物资匮乏,秦泽洪带着工作队、连队干部和家人,一起往返上百公里,四处寻求抗疫物资支持,并亲自上门发放到连队职工群众手里。

连队隔离人员大多是外来居住人口,居住空间狭小,除了每天给隔离人员测体,他还带领工作队为每个隔离人员送去象棋、扑克、书刊、汤圆等,帮他们买菜、喂养家畜,帮助解决邻里纠纷。这让隔离人员深受感动,“谢谢,你们辛苦了,有你们在,我们很踏实!”

病毒无情人有情。“这不仅缓解了隔离人员的紧张焦虑情绪,也丰富了隔离人员的精神生活,更是做到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秦泽洪说。

对独居老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等特殊人群,他都要特殊标注,及时提供精神上的安抚和生活上的帮助。

除夕夜,他带领工作队给连队独居老人李和平,送去了热腾腾的年夜饭和生活用品。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有你们在,我们就安全了。”

他带着大伙一起防疫抗疫,得到当地干部群众认可。“跟着塔大工作队,一起防疫抗疫,我们越干越有信心,越干越有力量!”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11团6连连长徐荣山说。

秦泽洪的父亲75岁,2019年股骨骨折,行动不便,70岁的母亲,患有高血压。杜丽的父亲70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三叉神经痛,视力也不好。母亲65岁,患有哮喘、肠息肉、突发性耳聋,下肢病变常年腿痛。

“孩子,防控疫情要紧,一定要干好,咱可千万不能掉链子!”大年三十,因为不能回老家,他们通过视频给双方父母拜了个年,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也让他们有了更大的工作信心和动力。

医者仁心 传承大爱                                        

在秦泽洪带着儿子坚守岗位的同时,他的妻子杜丽也同样忙碌着。杜丽是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塔里木大学)分院的一名干部,也是一名有着20多年临床经验的护士。

从大年三十开始,杜丽就放弃了回石河子与父母团聚的时光,义无反顾、逆行而上,还把21岁的儿子秦天仪、13岁的女儿杜佳润,一起带到连队帮忙,与丈夫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

杜丽曾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工作过20年,参加过抗击非典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发挥医学专业优势,给驻连工作队员、连队干部和各族职工群众,示范讲解七步洗手法、口罩使用方法、开窗通风、物表消毒等防疫措施,以及如何增加营养、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除了帮助连队抗疫,杜丽还一直坚持线上防疫值班,负责全院师生信息摸排上报、各种文件处理等日常工作,并担任2019级预防1班班主任。

每天给隔离教职工提供服务保障,与石河子大学对接排查学生信息,落实班级报平安制度,通过班级视频会议、电话、QQ,微信、钉钉等,与学院每一个师生保持联系,摸排核查信息,普及防控知识。

她主动加入学校心理援助志愿者服务队,每天在线向师生推送心理知识,推荐心理类电影、健身操等,鼓励师生创作形式多样的战“疫”作品,帮助师生特别是湖北籍学生,了解疫情可能带来的心理变化与应激反应,尽快走出心理创伤的阴影。

“杜妈妈,谢谢您!看了您在群里发的《疫情后的心理应激与应对》,特别是跟您说了我的感受以后,我心里舒服多了。”家住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小井乡新华村的李创同学,连日来显得很担心很焦虑,在班主任杜丽老师细致耐心的关心疏导下,心态变得平稳了很多,话语也多了起来。

看到战友们一张张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看到重症监护室的主任们带头剃头,许多漂亮的姑娘们减掉了飘逸的长发,我思潮翻涌,为这些最美逆行者默默祝福。杜丽说。

疫情就是命令,工作不容退缩。面对疫情,她变得更加坚韧、勇敢。最让她觉得骄傲的是,当疫情来临,他们一家人都可以冲锋在前。因为在她看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一个人都不应该是旁观者。

“虽然现在不能像从前那样,和我亲爱的战友们,奋战在重症监护室,肩并肩救治重症患者,但我也不能掉队,要尽最大努力服务好我的同事、我的学生,更要把白衣战士医者仁心的崇高医德医风,传承给我的学生,这样我的心里才踏实一些!杜丽说。

儿子、女儿成为志愿者

21岁的儿子秦天仪,在新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6级土木165班读书。13岁的女儿杜佳润,是阿拉尔中学八年级二班学生。兄妹二人也和爸爸妈妈一样,坚定站在疫情防控一线,在连队里当起了志愿者。

父母都冲在防疫第一线,他在实际行动上也不甘落后。每天协助卡点值班,登记信息、测量体温、排查疫情,都要接触不同的人员,但他完全没有丝毫畏惧。

“面对疫情,有国才有家,我的父母都是好样的,我为他们自豪。”作为连队疫情防控排查队伍中的“编外人员”,秦天仪这样说。

进行走访排查,开展防疫宣传,往往是这一户完了,就急匆匆赶往另一户,每天要来回跑上十几趟,他也不觉得辛苦。有时要在连队卡点站上一天,他从没叫过苦和累。

“医生、护士,还有解放军叔叔阿姨们,在一线舍命奋战,还有爸妈也奋战在一线,这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能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很满足。”秦天仪说。

“爸爸一直以来都很忙,他跟我讲得最多的就是,作为男子汉,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懈气,更不能退却。我到现在才明白,只有自己经历了,才能真正理解父母所说的话。”秦天仪说。

小姑娘杜佳润,每天宅在家里收拾家务、写作业。她说:“宅在家里,就是我的抗疫战争。”

杜佳润是一个很懂事、很孝顺的孩子,有次杜丽加班回家已经凌晨两点多了,她听到妈妈开门的声音,马上惊醒地从床上起来,“你每天这么晚下班,一定要注意身体呀。”听了这些话,杜丽马上感动得热泪盈眶,原来自己的小棉袄是这么贴心。

面对疫情,她也会有觉得害怕的时刻,但从父亲目光里,看到了鼓励和坚定。“我什么都不怕,有爸爸妈妈在,他们就是我的榜样。”杜佳润说。

只有守护好大家 才有小家的幸福

20多天来,“注意一点,做好防护”“戴好口罩”“你也是”,几句简单却温暖的互相关心,一家四口彼此一直在相互鼓励、彼此打打气。

在这个特殊时期,像秦泽洪一家这样战斗在疫情防控前线的还有很多很多人,他们坚守战“疫”一线,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疫情不灭,绝不后退。

“只有守护好大家,才有小家的幸福。杜丽说,只要人人都发出一分光和热,就一定能汇聚成胜利的曙光。


责任编辑: 张爽